首页>古诗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原文及赏析(合集4篇)

醉翁亭记欧阳修原文及赏析(合集4篇)

时间:2023-12-19 12:30:34 古诗文

醉翁亭记xxx原文及赏析 第1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xxx,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xxx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xxx吧。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xxx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xxx: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乎:相当于“于”。

29、得:领会。

30、寓:寄托。

31、xxx: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xxx,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xxx: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秀:茂盛,繁茂。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xxx。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洌:水(酒)清。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xxx:摆放,摆设。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归:回家。

67、已而:不久。

68、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9、翳:遮蔽。

70、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xxx。今江西省吉安市,xxx先世为庐陵大族。

醉翁亭记xxx原文及赏析 第2篇

xxx(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xxx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xxx。政治上曾支持过xxx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xxx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xxx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xxx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xxx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xxx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xxx集》。

醉翁亭记xxx原文及赏析 第3篇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xxx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xxx: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xxx:树林里的雾气。霏,原指雨、xxx,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xxx: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xxx。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xxx: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3]。

64、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已而:不久。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

68、翳:遮蔽。

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xxx。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醉翁亭记xxx原文及赏析 第4篇

《醉翁亭记》是xxx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xxx庆历五年,xxx、富弼、xxx、xxx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xxx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xxx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应该说作为一方父母官的xxx并没有因为贬职而沉沦,而是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全心全意的为当地的百姓服务,因而使得这里的百姓安定、富足,才有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滁人游”热闹场面,为此作为一方父母官的xxx陶醉于此并与民共游琅岈山。

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还是应该结合写作背景的。作为一名成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的xxx,在被贬职后没有沉沦,而是政绩斐然,这一点当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这也是这篇文章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主要原因。然而xxx也是人,是一个有着正常情感的人。

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坎坷使他内心产生抑郁和苦闷之情是人之常情,也是在所难免的。在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玡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xxx休息、饮酒。xxx也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很显然,他进山游赏的初衷是寄情于山水以排遣自己内心的抑郁之情,使这种感情消融于滁州秀丽的山山水水之间。所以他在文章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并在开篇便言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我认为,作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应该能够把他这种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思想感情,也就是陶醉于山水之间的快乐表现出来。另外,既是醉翁,亦应该包含饮酒之乐即——宴酣之乐。那么他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应该是很复杂的,不能用一句“醉能同其乐”便概括出全篇的主题。

而文章中“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并没有直接言明他的乐趣是什么,我想里面应该包含他陶醉于山水借以忘忧的山水之乐,也应该有尽兴喝酒的宴酣之乐,当然更包含他的政治理想——与民同乐,所以“太守之乐其乐也”应该是文章的主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