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1篇
原文: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徐州石潭xxx,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xxx元是此中人。
译文: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xxx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xxx,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
①:此词作于xxx因与xxx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③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④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⑤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⑥薰——香草名。
⑦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赏析:
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当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xxx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xxx。其关怀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这组《浣溪沙》即作于xxx道上,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野风光,具有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出色。
这里选录的是第五首,主要写沿途见闻及由此而触发的人生归宿感。起二句虽直写眼中见闻,实极富意蕴。软、平、新、轻四个形容词将雨后村野的宜人气息点染得神韵毕现,仿佛可以呼吸到那种醉人的空气。草平沙轻,走马无尘,这是混沌的政治世界之外的另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世界。xxx深受感染,并由此对自己的人生归宿产生了感慨。隐居田园——是xxx那一刻最强烈的信念。然而身为州官,要将这种愿望变成现实,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虽有如同长沮桀溺一样的耦耕之心,但何时能了却素愿,却连自己也一时莫明了。上阕的情感基调是先扬后抑,由景生情。
下阕开头也是由景起笔。如果说上阕写景是着重突出雨后村野的清新之气的话,下阕则以浓郁的田间风光为主。雨过日暖,xxx附有大量的雨滴,而在日光下,闪亮一片。以“泼”字形容日光,既写足“日暖”之意,又非常符合光照的特点,遣词尽见匠心。这一句是接写视觉所见。虽承上阕起句而来,但已别开境界,从时令推移上来说,也是雨过后稍长一段时间了。意脉结构,一丝不乱。“风来”句写嗅觉,彼此关捩也极为紧凑。蒿艾(一名艾蒿)原有淡淡的香气,但经雨后日照蒸发,又经风儿吹过,那种淡香便如薰草的香味一样,显得格外浓郁。这两句一写视觉一写嗅觉,都特别用力,xxx却奇,有重笔濡染的意味。结句“xxx元是此中人”是点睛之笔,然意味深长。细味其词,盖有三意:
其一,xxx早年即倾慕庄子,志于逍遥逸世,今见此景此境,益坚其志;
其二,xxx虽久慕此境,不意长期错入仕途,如今重睹此景,不禁有怅然若失之感,对其久困官场,也不免有后悔之意;
其三,xxx虽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时把握,则迷途知返,犹尝未晚,是又信心再起,归宿重定。
一句之中,写尽种种人生滋味,用笔简约而意趣丰盈,可见xxx心理世界之丰富复杂。然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和对归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2篇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
xxx〔宋代〕
徐州石潭xxx,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xxx元是此中人。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xxx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xxx,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3篇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宋朝 xxx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xxx花、娇xxx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xxx、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译文
郊野上秋雨初晴,只见几片零乱的落叶,风住了还在动荡不停。斜阳挂在远树之上,映照着远山或暗或明,宛如美人微颦。来时曾经走过的旧路,当时尚有黄色的岩花开放争荣。如今只有溪边的流水,依旧来见故人。
我默默无语,客舍xxx冷静。我下马开始找寻,从前在何处题诗抒情。奔波旅途的人本来无聊,感伤离别更令人愁苦不宁。纵然我保存着她的香料和明镜,可如今又有何用?等待他年重到那里,人面桃花是否依旧,实在难以肯定。我思绪联翩,眷恋着那个小楼幽窗中的美人,也只能有时在梦里去寻找她的踪影。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译xxx
郊外原野刚下过一场雨,只见枯枝败叶零乱,雨停风定后还在空中我舞。夕阳斜挂丛林树梢,照得远山如佳人微皱愁眉,显得分外妩媚凄楚。我沿着旧路重新走去,记得当时岩上有野花半吐。如今却只有路旁溪水,好像与我一见如故。
我默默无千。客舍里寂静无声,下马后我就仔细寻找,旧日曾经题诗之处。这真是无聊疲倦的旅行,终日里感伤离愁别恨,最是让人心中悲苦。即便是我还保存着她的香镜,但他年故地重返,谁能知她是否还在故居?我想念那深深庭院小楼幽窗,愿在梦中寻她千百度。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注释
1、风定:风停。
2、浓愁浅黛:喻指山色浅浅深深。黛,青色。
3、媚妩:西汉xxx妻子画眉,长安人说他“眉妩”,这里指妩媚可爱。
4、岩花:长在岩石旁的花。
5、半吐:半开。
6、邮亭:古时设在沿途,供递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
7、旧曾题处:从爱题字的地方。
8、收香藏镜:晋xxx之女贾午爱xxx,以御赐西域奇香赠之;汉xxx徐淑赠秦嘉明镜。此处指将情人赠物收藏,借喻对于爱情的坚贞执着。收香,用晋代xxx之女窃其父所藏奇香赠给xxx,后结成夫妻的典故。藏镜,用南朝xxx后,驸马xxx与妻子乐昌公主因各执半镜而得以重圆的典故。这里表示自己珍藏着爱情的信物和对爱情的忠贞。
9、人面桃花: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意。
10、小阁幽窗:指女子居住之处。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赏析
在南宋初期的词坛中,xxx华是个不太受人重视的人物。正史里没有留下他的传记,而且连他的生卒年代也无从考证。只知道他字宣卿,江西奉新人,是绍兴十五年的进士,曾做过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和石首(今属湖北省)的知县,留下了《宣卿词》一卷,共有九十八首,数量不算太少。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4篇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xxx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前言】
《雨不绝》是唐代伟大诗人xxx的作品。此诗前六句写雨中景物,后二句写雨际行舟,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对xxx逆浪、夔人冒险营运的担忧之意。
【注释】
⑴《xxx演义》:先之以鸣雨,继之以微雨,故题云《雨不绝》。
xxx:雷雨。边连宝:大雨易绝,细雨难绝。大雨过而继以细雨,则倍难绝。谚所谓雨后毛不晴也。
⑶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通俗文》:日阴曰映。飏(xxx),飞扬。如丝飞,指细雨绵绵。
⑷长条:指柳树枝条,例如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xxx绝句“隔户杨柳弱嫋嫋,狂风挽断最长条”。有人认为“长条”指雨,恐非。仇兆鳌注: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
⑸“舞石”句用典。舞石将乳子,见于《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xxx飞,颉颃如真燕矣。旋应:很快。将:带领。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
⑹《杜律演义》: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仇注:xxx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这里也用了一个典故,出自战国时期xxx的`《高唐赋》序:昔者先xxx(指楚怀xxx)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xxx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xxx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⑺舸(音xxx):船。何:何其。匆促:匆忙、仓促。
⑻“未待”句是说,未等水流平稳,就逆流而归。
【翻译】
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xxx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赏析】
清初学者仇兆鳌《xxx详注》:此诗上六句写雨中景物,末二句写雨际行舟。风狂雨急,故鸣而有声,既过则细若飞丝矣。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xxx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xxx逆浪,xxx对冒险营运表示担忧。
清代xxx研究家xxx《读杜心解》:“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义。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
当代诗人xxx认为仇兆鳌对“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两句的注解有问题,xxx“运古入化”的评语也不恰当。他认为xxx借“舞石”“将乳子”,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云莫自湿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顾“行云”、游览潇洒,而延误了归程。同时xxx认为这首诗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协调。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5篇
谒金门·花过雨
宋代:xxx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xxx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花经过一场春雨后,渐渐的开放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而愁楚。
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飞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_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xxx: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金或蒙古)侵略
侯万户:万户侯。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6篇
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当时有人传言:曾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xxx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沿雨。其关怀民生桀心,从这长求长沿中表露无遗。这组《浣溪沙》即作于沿雨道上,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野风光,具有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出色。
这里选录的是第五首,来要写沿途见闻及由此而触发的人生归宿感。起二句虽直写眼中见闻,实极富意蕴。软、平、新、轻四个形容词曾雨后村野的宜人气息点染得神韵毕现,仿佛可以呼吸到那种醉人的空气。草平沙轻,走马无尘,这是混沌的政治世界桀外的另长个极具诱惑力的世界。xxx深受感染,并由此对自己的人生归宿产生了感慨。隐居田园——是xxx那长刻最强烈的信念。然而身为州官,要曾这种愿望变成现实,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虽有如同长沮桀溺长样的耦耕桀心,但何时能了却素愿,却连自己也长时莫明了。上阕的情感基调是先扬后抑,由景生情。
下阕开头也是由景起笔。如果说上阕写景是着重突出雨后村野的清新桀气的话,下阕则以浓郁的田间风光为来。雨过日暖,xxx附有大量的雨滴,而在日光下,闪亮长片。以“泼”字形容日光,既写足“日暖”桀意,又非常符合光照的特点,遣词尽见匠心。这长句是接写视觉所见。虽承上阕起句而来,但已别开境界,从时令推移上来说,也是雨过后稍长长段时间了。意脉结构,长丝不乱。“风来”句写嗅觉,彼此关捩也极为紧凑。蒿艾(长名艾蒿)原有淡淡的香气,但经雨后日照蒸发,又经风儿吹过,那种淡香便如薰草的香味长样,显得格外浓郁。这两句长写视觉长写嗅觉,都特别用力,xxx却奇,有重笔濡染的意味。结句“xxx元是此中人”是点睛桀笔,然意味深长。细味其词,盖有三意:其长,xxx早年即倾慕庄子,志于逍遥逸世,今见此景此境,益坚其志;其二,xxx虽久慕此境,不意长期错入仕途,如今重睹此景,不禁有怅然若失桀感,对其久困官场,也不免有后悔桀意;其三,xxx虽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时把握,则迷途知返,犹尝未晚,是又信心再起,归宿重定。长句桀中,写尽种种人生滋味,用笔简约而意趣丰盈,可见xxx心理世界桀丰富复杂。然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和对归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
(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xxx、xxx,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xxx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xxx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xxx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xxx并称“欧苏”,为“xxx大家”之一。xxx善书,“xxx家”之一;擅长文人画,xxx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7篇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翻译赏析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xxx元是此中人。
【前言】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当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xxx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xxx。其关怀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xxx于xxx道上作《浣溪沙》组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野风光,具有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出色。此词是《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组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
【翻译】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xxx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xxx,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鉴赏】
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诗词翻译及赏析 第8篇
xxx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xxx花、娇xxx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远寻①,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②?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注释】
①下马还寻:xxx《浣溪沙》:“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
②“他年”二句:对改日造访能否与伊人便会抱有怀疑。
【译文】
郊外的原野上刚下过一场雨,看到枯败的叶子散乱一地,虽然风停下来了,但落叶还在空中飘舞。斜阳挂在密密的树林上,映照着远山,犹如多愁的人蹙着浅浅的黛眉,显得十分妩媚。那时来这儿,路上还看见xxx半开着娇艳的黄色山花。到现在就只有路边的溪水,好像见到人还认识似的。
我默默无语,旅客的馆舍显得深邃而寂静。我下了马,还去寻找当年在墙壁上题过诗词的地方。旅途无聊而疲倦,为离别的憾恨而感伤,是最痛苦的了。纵然我珍藏起恋人所私赠的异香或半镜而苦苦期待,将来能重新再到她那儿,也不知那位桃花般面容的姑娘是否还在。我思念着那深沉的小楼阁和幽静的'窗户,有时就在梦中去往那儿。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