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元胄传原文及翻译 第1篇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xxx为xxx,引为侍读。xxx尝避暑云阳宫,时xxx为太子监国。卫剌xxx,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
隋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xxx,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xxx,于我有词,三也。陛下xxx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xxx其壮志,劳而遣之。及xxx,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xxx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xxx、会臣民,白骨还肉。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xxx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xxx余力。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xxx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xxx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xxx。xxx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元胄传原文及翻译 第2篇
xxx超传 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xxx超传
xxx超,xxx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xxx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xxx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xxx政体及时事得失,xxx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永徽五年,xxx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xxx一、xxx、xxx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xxx以罪配流嶲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嶲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xxx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xxx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xxx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xxx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xxx。于是元超表荐xxx、xxx、xxx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xxx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xxx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xxx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xxx超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xxx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xxx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xxx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xxx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国家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xxx,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古代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xxx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加修撰《晋书》;xxx即位以后,让他兼修国史。
B.xxx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xxx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书进谏,为xxx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xxx超很为唐xxx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和xxx一同出席私人宴会;xxx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xxx政体及时事得失,xxx皆嘉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xxx。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解答文言断句题目,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时xxx幸温泉校猎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排除A、C。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选择D。]
xxx指遭逢父母的丧事;xxx指遭遇母亲去世。]
时间错位。xxx超先是因为上奏朝廷给流放的xxx马匹乘坐,被贬为简州刺史;后因为与上官仪有文章交往,在上官仪被杀后流放到嶲州。]
7.(1)xxx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xxx都赞许并采纳。
(2)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沉默不语。
【参考译文】
xxx超是xxx的儿子。元超早年丧父,九岁袭爵汾阴男。长大以后,好学且善于作文章。太宗非常器重他,叫他娶巢剌xxx的女儿和静县主为妻,多次升迁授任太子舍人,参加修撰《晋书》。xxx即位,升任给事中,这年二十六岁。xxx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xxx都赞许并采纳。xxx转任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块大石头,当初薛道衡任内史侍郎,曾蹲坐在石头上草拟制书,xxx超每次见到此石,总是泫然流泪。
永徽五年,遭逢母亲去世解职。第二年,丧期未满就起用为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xxx超擅长文辞,又喜好推荐寒门才能卓越的人士,曾经上表举荐任希古、高智周、xxx一、xxx、xxx等十多人,由此被当时的舆论赞美。后来因病离京任饶州刺史。三年,授为东台侍郎。右相xxx因为获罪被发配流放到嶲州,按照旧制,被流放的人不许乘马,xxx超上奏请求给他马骑,因此获罪贬任简州刺史。一年以后,西台侍郎上官仪服罪被处死,xxx超又因和他有文章往来关系密切,被发配流放到嶲州。上元初年,遇赦回来,授予正谏大夫。三年,升任中书侍郎,xxx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xxx驾幸温泉打猎,诸蕃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xxx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心,上书直言极谏,xxx采纳了。
当时xxx超特别受到恩遇,时常被召入和xxx一同出席私人宴会。xxx又看重他文学政治的才能,曾对xxx超说:长期有卿在中书省,就不依靠更多的人了。永隆二年,授任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xxx临幸东都,太子在京师监国,就留xxx超随侍太子。xxx临行时对xxx超说:朕留下卿,好像失去一只手臂。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沉默不语。于是xxx超上表推荐xxx、xxx、xxx崇文馆学士。又多次上书劝谏太子,xxx知道了说好,派使者慰问,赐物一百段。弘道元年,xxx超因病要求退休,朝廷加授金xxx大夫,准许退休。这一年冬天xxx超逝世,享年六十二岁,追xxx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xxx超有文集四十卷。儿子xxx,也以文学闻名,圣历年间,修撰《三教珠英》,官做到正谏大夫。
隋书元胄传原文及翻译 第3篇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渤海高颎、太原xxx志友善。仕周,释xxx将军、xxx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xxx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xxx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xxx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xxx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xxx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xxx诸子权侔xxx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xxx广镇并州蜀xxx秀镇益州二xxx并幼稚,于是xxx良有重望者为xxx。于时岩与xxx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xxx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xxx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xxx性好奢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xxx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xxx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岩卒之后,蜀xxx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于天子。又共妃出猎,以弹弹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吾儿岂有是乎!”子弘嗣。仕历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xxx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xxx/诸子权侔xxx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xxx广镇并州/蜀xxx秀镇益州
B.时xxx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xxx诸子/权侔xxx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xxx广镇并州/蜀xxx秀镇益州
C.时xxx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xxx诸子/权侔xxx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xxx广镇并州/蜀xxx秀镇益州
D.时xxx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xxx/诸子权侔xxx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xxx广镇并州/蜀xxx秀镇益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xxx将军是我国古官职名,xxx事、中外记室、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等都是。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xxx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追尊祖宗,如xxx、世宗等。
D.天子指国xxx或皇帝,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者将_说成是受天命建立,故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岩在北周初为平民,起步就任xxx将军、xxx事的高官,宇文护见到他后很器重他,就让他担任了中外记室的职务。
B.面对xxx的责难,元岩说自己不是袒护乌丸轨,只是担心皇帝滥杀会使天下人失望才劝谏的,xxx发怒,让宦官抽打元岩的脸。
C.元岩与xxx以耿直出名,人们议论说两人才干都与高熲相等,因此拜任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xxx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D.xxx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岩所判决的,没有谁不心悦诚服。那些得罪过元岩的人互相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2)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xxx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xxx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
答案:
4. B
5. A(“昌国县伯”不是古官职名,而是封的'爵号。)
6. D(“得罪过元岩的人”错,“得罪者”的意思是“被判罪的人”。)
7.(1)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不顾及自己的性命的原因,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所以”、“乃”、“术内”、“劳”、“圣度”各1分。)
(2)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xxx宫中极力进谏,蜀xxx在认错之后,不再做这样的事,他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没有人不心悦诚服。(“奉教”、“排阁”、“谢”、“循”、“裁断”各1分。)
参考译文: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xxx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xxx将军、xxx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xxx继位,xxx庸残暴,京兆郡丞乐运就抬着棺材到朝堂,xxxxxx八方面的过失,语言厉害情辞非常恳切。xxx非常生气,将要杀他。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人敢出面救乐运。元岩到朝堂中请求见xxx,元岩对xxx说:“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之所以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xxx要诛杀乌丸轨,元岩不肯书写诏书。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xxx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他脱下头巾叩头,三次跪拜三次进谏。xxx说:“你想要与乌丸轨结党吗?”元岩说:“臣不是想与他结党,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xxx非常生气,让太监打元岩的脸,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
xxx做丞相时,元岩被加位开府,做了民部中大夫。等到xxx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食邑有二千户。元岩为人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当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一脸庄重之色,在朝庭上进谏,当面驳斥,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皇帝和三公九卿都尊敬他畏惧他。当时xxx刚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衰弱感到痛心,因此招致灭亡,因为这把各位皇子分封为xxx,权势等于xxx室,(想)用这种分封xxx子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于是派遣晋xxx杨广镇守并州,蜀xxxxxx镇守益州。当时二位xxx子年纪都小,于是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当时元岩与xxx因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于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xxx韶担任河北道的行台右仆射。xxx对元岩说:“您是作宰相的大材,现在受点委屈辅佐我的儿子,这就如同xxx助齐xxx一样。”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严肃,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蜀xxx本性喜好奢侈,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xxx宫中极力进谏,蜀xxx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他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没有人不高兴心服。那些被判罪的人,互相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有什么怨恨的呢。”xxx很欣赏他,赏赐很优厚。开皇十三年,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益州百姓,没有不落泪的,到现在还在思念他。元岩死后,蜀xxx就能随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和妃子一起出外打猎,以弹射人,捕了许多山里的蛮人,用他们充当宦官。手下的辅佐的人没有人能够劝阻。等到xxx获罪,皇上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元岩有儿子弘嗣。任给事郎、司朝谒者、以及北平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