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汇总4篇)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汇总4篇)

时间:2023-12-16 09:29:09 古诗文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1篇

游xxx记

北之晋,西适幽,东极xxx,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汀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xxx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xxx最善。

xxx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xxx。祠之上两山墙立,xxx之华叶xxx,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xxx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xxx,殆不可状。其略如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s,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xxx。石xxx然,临峻流,若颏颔龈腭。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xxx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xxx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xxx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xxxxxx,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xxx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xxx。今祠在山*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1、xxx:在今湖南祁(qí)阳大忠桥,湘*水系,二级支流xxx河,于祁阳白水镇汇入一级支流白水后流入湘*,xxx代属永州。

2、之:到。

3、晋:古诸侯国名,今山西西南部,位于永州北面。

4、适:到。

5、豳(bīn):古国名,xxx代?(bīn)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

6、极:极远到达。

7、xxx:古国名,今*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

8、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

9、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

10、名山水而州者:以山水著名的州。州:xxx代行政区划的一级名称,略当于今“地区”一级。

11、以百数:数以百计,即“有好几百个”。

12、永最善:永州的山水最佳。

13、环永之治:围绕永州的治所。

14、浯(wú)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xxx代在永州境,诗人元结居溪畔,名溪为“浯”。

15、湘之源:湘*源出广西兴安,此指xxx代永州属县湘源,今广西全州。

16、泷(lóng)泉:地名不详。

17、东屯(tún):xxx畔的村庄名。

18、xxx(cí):xxx居民所立祠堂。

19、祠之上:即篇末所说“今祠在山*溪水上”。

20、墙立:像墙壁似矗(chù)立。

21、xxx华叶骈(pián)植,与山升降:形容两座山盛开红花绿叶。“华”同“花”;xxx:并行种植。

22、其缺者:指缺花叶。

23、水:即xxx水。

24、xxx之上:从xxx沿溪水溯源而上。

25、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26、初潭:第一个水潭。

27、殆(dài):几乎。

28、状:形容。

29、其略剖大瓮(wèng):指初潭的大概轮廓像剖开了的大陶罐。

30、侧立:倾斜地放着。

31、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

32、黛(dài)蓄膏(gāo)?s(tíng):溪水积在xxx,xxx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s:水停止不流。

33、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形容“有鱼数百尾”从上流急速游来的情景。

34、会石下:聚集在溪底之下。

35、石xxx(wēi)然:指溪流两边的山石都又高又大。

36、峻(jùn)流:从高而下的急流,即xxx。

37、颏(kē)颔(hàn)?(yín)?(è):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牙根;?:牙床。

38、鹄(hú):天鹅。

39、一状:与xxx附近地势形状一样。

40、锵(qiāng)然:流水声铿(kēng)锵。

41、大冥(míng):海一般大;“冥”同“溟”,海。

42、xxx坡度小。

43、土田:泥土和田地。

44、xxx为人时:当xxx还是凡人、尚未成神时。

45、传者:介绍关于xxx传说的人。

46、xxxxxx:xxx本姓xxx。

47、莽(mǎng):xxx,字巨君,汉元帝妻xxx的侄子,xxx时擅政篡汉,xxx号“新”,世称“新莽”。

48、世:后嗣。

49、更号:改姓氏。

50、深峭(qiào)者:深山险崖的地方。

51、潜(qián):潜居藏身。

52、余黄、虞(yú)之后也:我本是xxx与xxx的后裔。xxx擅权摄政后,曾说xxx是xxx的后裔,xxx的嗣息。(见《汉书·xxx传中》)。

53、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所以把曾是xxx皇后的自己的女儿封作黄皇室主。xxx的女儿是xxx的皇后。平帝死后,xxx摄政,尊其女为皇太后。xxx立新朝,改其女为安定公太后。xxx想叫她改嫁,改称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

54、声相迩(ěr):语音相近。

55、有本:有根据,即指上述xxx自谓xxx后裔及改女号之事,可作xxx从姓xxx改姓黄的根据。

56、验:*实。

57、是:指xxx一带。

58、咸安:都安心居住。

59、焉:兼词,于之。

60、有道:谓xxx给xxx居民以太平。

61、俎(zǔ)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案盏。此用作动词,祭祀。

62、为立祠:给xxx修建祠堂。

63、后稍徙(xǐ)xxx:后来在靠近村民处改建今祠。

64、山*:山的北面。

65、元和八年:即xxx元和八年(813年)。元和:xxxxxx的年号。

66、启:引导。

北面至晋地,西面到邻州,东抵达xxx地,南濒临楚越交界之地,在永州周边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山清水秀之州可以以百来计算,其中永州风景最美。在永州治所的百里之内,北至浯溪,西至湘*的源头,南至泷泉,东至于xxx东屯,山川秀美的村庄又有上百个,其中xxx的风景最优美。

xxx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xxx行走六百步,就到达xxx。xxx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站立的高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xxx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xxx,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xxx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又往南走百步,来到xxx。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散落着许多平整的大石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xxx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有资料记载:“xxx姓xxx,是汉末xxx的同宗。”xxx死后,xxx神改姓黄,逃到这里,选择这个险峻的山沟隐居下来。起初xxx曾经说过:“我本是xxx与xxx的后裔啊!”所以把曾是xxx皇后的自己的女儿封作黄皇室主。黄与xxx语音相近,而且又有(xxx自谓xxx后裔的事实作为)根据,所以传言的人愈发相信其真实*。xxx定居这里以后,百姓认为他能给xxx居民以太平,都安心地居庄下来。xxx死后,百姓不仅祭祀他,还为他修建祠堂。后来祠堂逐渐迁移到百姓聚居的地方,现在祠堂在山北的溪水边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我出游归来为他写下这篇文章,供以后喜欢游历的人参考。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2篇

右溪1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2流数十步,合3营溪4。水抵5两岸,悉皆6怪石,欹嵌盘曲7,不可名状8。清流触石,洄悬激注9;佳木10异竹,垂*11相荫12。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13之所游处;在人间14,则可为都邑15之胜境16,静者17之林亭。而置州18以来1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20。乃21疏凿芜秽22,俾为亭宇23;植松与桂,兼之24香草,以裨25形胜26。为溪在州右,遂命27之曰右溪。xxx28石上,彰示来者29。

词语注释

(2)南:xxx。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悉,全。

(7)???qīqiàn):石块错斜嵌*溪岸的样子;“??”,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xxx的急流。注,形容xxx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1)垂*:投下*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xxx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雍也》载:“xxx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xxx。’”

(18)置州:谓xxx朝设置道州。xxx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19)已来:同“以来”。

(20)为之怅然:为它景*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21)乃:于是。

(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23)俾(bǐ):使。为,修筑xxx,亭子房屋。

(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5)裨(bì):补助,增添。

(26)形胜,优美的风景。

(27)命:命名。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3篇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最奇。盖世间之*,其为正也间也,

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如秋天,xxx;

xxx含*新柳则较浓,xxx脱箨初篁则较淡;xxx,滑于纨;至xxx腴,

可拊可餐。

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多为正*(青、黄、赤、白、黑)或间*(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的丝绢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饮用。

xxx:林中雾气。

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的丝绢。

④拊(fǔ):抚摩。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4篇

xxx代:xxx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译文」

在一xxx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位垂钓者。风雨迷茫,他卷起钓丝,走进篷底,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对着风雨自斟自饮。

饮到烂醉,倒下而睡;xxx一任风推浪涌,待他醒来时,才发觉船儿已从后溪飘流到前溪了。

「注释」

①溪兴: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

②瓦瓯:陶制的小盆。

“山雨溪风卷钓丝”,句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山雨溪风”,所以“卷钓丝”了。稍有垂钓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风,反而更能刺激钓鱼人的兴趣,更容易钓到鱼,给垂钓活动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古诗“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雨疾风狂才足以让钓者收竿停钓。诗人大概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吧,无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钓丝”的无奈。

从诗句上也看不出来,也许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特点,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钓溪上,季节并不是他强调的重点。诗人的着眼点在于:用垂钓这一表示隐逸的传统话题昭示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诗人晚年奔走无门,不得不回到家乡九华山过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许生活艰难,垂钓还有维持生计的意思,鱼可作为吃食的一点补充。又因雨大风急,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诗人心里该有几分*楚吧。

“瓦瓯蓬底独酌时”与上句互为因果:“卷钓丝”是“因”,“独酌时”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应该划船回家了,但诗人却没有,而是躲进船里,面对风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饮起来,或许诗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点儿再继续垂钓;也可能是因为“山雨溪风”,正好有了过酒瘾的借口,诗人才有机会喝一杯。然而,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1]《xxx才子传》也说:“荀鹤嗜酒,善*琴,风情雅度,千载犹可仰望也。”xxx“金樽美酒斗十千”显出豪气,xxx翰“葡萄美酒夜光杯”凸现悲壮,而“瓦瓯蓬底独酌时”则只会让人觉得凄苦。深山僻水,风风雨雨,气氛是凄清的,那垂钓者形单影只,百无聊赖,以酒为伴,这酒恐怕就是xxx所称的“扫愁帚”吧。[2]

“醉来睡着无人唤”,让xxx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来睡着无人唤”构成因果。因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觉被船儿载到了前溪。此时诗人醒了,还有一点懵懂,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到前溪了。这里似乎透露出诗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难得有欢乐的时候,即便像睡一个好觉这样微不足道的乐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诗述之。[3]

这首诗是描写溪上人闲适的心情和隐逸之乐。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钓,饮酒,醉眠,戏风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他以此为乐,独乐其乐。这似乎就是诗中所要表现的这一段溪上生活的特殊兴味。但从节奏上看这首诗节奏舒缓,说明诗人的意识流程是缓慢的,甚至是板滞的,这种意识流程,恐怕只有在心情郁闷之时才最为明显。

创作背景

诗人xxx是“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诗人。在*的晚xxx,*飞扬、疾恶如仇的诗人xxx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溪兴》中所描写的这个遗身世外的溪上人,就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创作这首诗时,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他曾在他的《自叙》诗中写道:“平生肺腑无言处,xxxxxx一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