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热门12篇)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热门12篇)

时间:2024-02-18 10:25:54 总结报告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这类题目较为开放,一般在题干给出一个或两个假设后,让同学们完成另外的假设,并考察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能力,最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有些题目后会设有反思与讨论,以考察同学们思维的严谨性。

做假设时既要大胆又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从而做出合理的假设。

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严谨安全可行,同时在描述时,要规范简明;作对比实验时要做到单一变量(常作为考点)。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全面有条理。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铵盐溶解等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4、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键能、能量的关系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2)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体.

(7)净水剂的选择:如Al3+,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8)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9)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0)液可洗涤油污。

(11)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xxx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xxx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8篇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_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_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CaO+CO2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9篇

再比如结晶时的过饱和、蒸发时的暴沸现象,从微观本质来看是属于气、液、固多相之间发生转化时“打破原有状况不易”的共性问题,所以需要提供晶种或是气化中心等“萌芽种子”。而显然晶体的自然长大需要时间,“慢而大”,那么影响速度的因素则是浓度、温度等因素了。若是晶体的干燥看成是H2O(l)、H2O(g)之间的转化,那么各种干燥方法则可看成是利用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促使平衡移动,而CO2等气体的溶解或是逸出、固体的溶解或是结晶、晶体的洗涤等等都可用反应原理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xxx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例如,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题目形式一般都是以两种或多种物质合成某种复杂物质,历经若干反应,多数反应的原理是我们熟悉的,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等,有些反应原理不熟悉的题目下面会有说明。

我们该如何推出相应物质以及理出整个制作流程呢,这是令许多同学困惑的问题。

流程上用字母替物质,用数字(1)(2)代替反应步骤。物质下方多数会有分子式,可以先利用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不饱和度如果大于或等于4,这种物质分子中很有可能含苯环(不绝对,但可能性很大)。

可以根据相邻物质分子式的变化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反应,例如:从A到B分子式中增加了两个Br原子,则A含双键,反应为加成反应;A与B生成C,C的分子式为A与B分子式相加后去掉两个H与一个O,则这个过程脱了一个水为合成酯或肽的反应。并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例如:E可以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则E中必含酚羟基)来确定流程中物质的结构。

还有一种较难的流程中,流程中的反应类型我们是没见过的,但题目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简单物质来作说明。遇到这种题目时,我们并不是先猜物质,而要看透原理是什么。如羟醛缩合反应不在我们的学习范围内,但只要搞清楚原理是碳氧双键的加成,即使物质变繁琐了但原理不会变。同学们懂我的意思吧?物质结构一旦得出,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问题类型:写物质X的结构式/分子式/官能团(注意不要写错字);Y的系统命名是;写步骤(1)的反应方程式;写物质W与某溶液的反应方程式;Z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满足一定条件的)的有几种,写出其中一种。

想必最让同学们头痛的是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吧。在正确推断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先确定所要写的同分异构体基本包含的官能团,在此基础上做所有可能的调整,最后排列组合,做到不重不漏。

另外要注意的是,书写反应方程式时水不能忘写,还要注意水的个数;带有酚羟基的羧酸与NaOH溶液反应时羧酸与酚羟基都会消耗NaOH;酚与羧酸形成的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时(以NaOH为例),会消耗两分子NaOH,反应物中还会有一分子水。

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