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热门4篇)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热门4篇)

时间:2024-02-21 11:11:36 总结报告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⑴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⑵半衰期:放射*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放射*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三、放射*的应用与防护;放射*同位素

放射*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叫做放射*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同位素:具有放射*的同位素叫放射*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用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1934年,xxx—xxx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

反应生成物p是*的一种同位素,自然界没有天然的,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放射*同位素。

与天然的放射*物质相比,人造放射*同位素:

①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②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③半衰期更短

④放射*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同位素的应用:

①利用它的射线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线探伤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②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究等。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肥,把*肥喷在棉花叶子上,*肥也能被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在作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

如果用*的放射*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强度,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放射*的防护:

①在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来防止放射线的外泄

②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很厚很厚的重金属箱内,并埋在深海里

③在生活中要有防范意识,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一、核反应方程

1.熟记一些实验事实的核反应方程式。

⑴xxx用α粒子轰击氦核打出质子:

⑵贝克勒耳和xxx夫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⑶查xxx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中子:

⑷xxx夫人发现正电子:

⑸轻核聚变:

⑹重核裂变:

2.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

3.注意在核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

处理有关核反应方程式的相关题目时,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即可顺利解决问题。

二、重核裂变;核聚变

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例如: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临界体积,极高的温度。

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例如:

②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同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出的能量,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3mev以上。比列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

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xxx,

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交流电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i值,次级u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xxx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

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不逆。

机械振动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

单摆xxx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

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1.高中物理选修3-5必备知识点

2.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重点归纳

3.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归纳

4.高中物理选修3-5重点知识归纳

5.高中物理选修3-5基础知识归纳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

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

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

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

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

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xxx也可做;

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

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xxx运动定律

等ma,xxx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电子的发现和xxx的原子模型:

⑴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xxx,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⑵xxx的原子模型:

1903年xxx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⑴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xxx及助手盖革和xxx完成的。

①装置:

②现象:

a.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⑵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xxx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xxx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约为10-15m,原子轨道半径约为10-10m。

⑶光谱

①观察光谱的仪器,分光镜

②光谱的分类,产生和特征

发射光谱

连续光谱

产 生

特 征

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

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

明线光谱

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

由不连续的一些亮线组成

吸收光谱

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物质后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产生的

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一些不连续的暗线组成的光谱

③ 光谱分析:

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一、导体的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公式:R=U/I(定义式)

说明:

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B、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C、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二、欧姆定律

(1)定律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_

(3)适应范围:一是部分电路,二是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

四、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相同电压下,U/I大的导体中电流小,U/I小的导体中电流大。所以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做电阻(R)

(3)在相同电压下,对电阻不同的导体,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