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翻译 第1篇
本段批驳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的谬说,据当时事实为之辩诬,明许远亦如张巡,为国尽忠,不畏贼迫而英勇舍身。
【注解】
①远虽材若不及巡者:《新唐书·忠义传》:“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
②开门纳巡: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叛军安庆绪部将尹子奇带兵十三万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自宁陵率军入睢阳城(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九)。
③位本在巡上:张巡本为宁陵县令,而许远为睢阳太守,位在张巡之上。
④柄:权柄。授之柄而处其下两句:巡入睢阳后,督励将士,昼夜苦战,仅十六日就擒贼将六十馀人,杀士卒二万馀,士气倍增。“远谓巡曰:‘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自是之后,远但调军粮,修战具,居中应接而已,战斗筹画一出于巡。”(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九)。
⑤异:不同。城陷而虏二句:此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许远被虏。张巡与部将被斩,许远被送往洛阳邀功,至偃师,也以不屈而死。《新唐书·张巡传》:“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不能仰视。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又降霁云,未应。巡呼曰:‘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乃与姚訚、雷万春等三十六人遇害。巡年四十九。初,子琦议生致五人庆绪所,或曰:“用兵拒守者,巡也。”乃送远洛阳,至偃师,亦以不屈死。”
⑥两家句:《新唐书·许远传》:“大历中,巡子去疾上书曰:‘孽胡南侵,父巡与睢阳太守远各守一面。城陷,贼所入自远分。尹子琦分郡部曲各一方,巡及将校三十余皆割心剖肌,惨毒备尽,而远与麾下无伤。巡临命叹曰:嗟乎,人有可恨者!贼曰:公恨我乎?答曰:恨远心不可得,误国家事,若死有知,当不赦于地下。故远心向背,梁、宋人皆知之。使国威丧衄,巡功业堕败,则远于臣不共戴天,请追夺官爵,以刷冤耻。’诏下尚书省,使去疾与许岘及百官议。皆以去疾证状最明者,城陷而远独生也。且远本守睢阳,凡_以生致主将为功,则远后巡死不足惑。若曰后死者与贼,其先巡死者谓巡当叛,可乎?当此时去疾尚幼,事未详知。且艰难以来,忠烈未有先二人者,事载简书,若日星不可妄轻重。议乃罢。”两家子弟即指张去疾、许岘,张去疾溺于所闻而不明真相,许岘限于材质而不能为父申辩,故言其“材智下”。通知:通晓。
⑦食其句:《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罗雀掘鼠;鼠雀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继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
⑧蚍pí蜉fǔ:大蚁。蚁子:幼蚁。比喻微小的力量。此句言外无任何救援力量。
⑨而贼语以国亡主灭: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安禄山乱起,十二月攻下洛阳,次年六月攻陷潼关、长安,唐玄宗逃往蜀中。张巡守雍丘时,令狐潮曾以“国王主灭”诸语招降张巡,为巡所拒。孙汝听注:“令狐朝闻玄宗巳幸蜀,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白巡:‘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沈钦韩注:“当睢阳被围,贼以此言诱胁,虽无文,亦理所应有。”
⑩外无待:睢阳被围后,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等皆拥兵观望,不来相救。
⑪乌: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何”、“哪”。《广韵·模韵》:“乌,安也,语辞也。”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翻译 第2篇
本文涉及的是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睢阳保卫战。本文标题,《韩昌黎集》作叙,吴启昌及李承渊本作“序”,高步瀛谓:“叙,本字;序,借字也。”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乱平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即睢阳城陷后第五十一年,特为李翰之文写了这篇后叙,进一步批驳污蔑张、许的种种谬论,补充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的若干事迹,更加有力地表彰了他们死守孤城、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及伟大功绩。文章中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例,成功地刻画了三人在守城抗敌中的感人形象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朝廷曾遥封围城中的张巡为御史中丞,故称之为“张中丞”。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翻译 第3篇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①,开门纳巡②,位本在巡上③。授之柄而处其下④,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lǔ)⑤,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⑥,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⑦,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pí)蜉(fú)蚁子之援⑧,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⑨。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⑩,人相(xiāng)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shǔ)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⑪,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