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第1篇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大道之行也
先秦: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译文及注释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
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修:培养。
7、 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 终:终老,终其天年。
11、 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14、〔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5、〔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6、〔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8、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9、〔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9、〔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 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 谓:是。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第2篇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课外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②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③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④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⑤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_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 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② 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③ 君主世袭成为制度,修筑城郭沟池以加强防御。制定礼义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以端正君臣之分,加强父子感情,促进兄弟和睦,使夫妇关系和顺,用以设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地的疆界,使勇力和智力得到尊重,使个人建立的功劳属于自己。
④ 他们用礼来显示正义,考验信实,指明错误,确立仁让典范,给人们指示永远遵循的原则。
⑤ 如果有人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使他有权有势,也要把他罢免,使人们都知道他是危害社会的人。
2、略。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第3篇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大道之行也
先秦: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第一层
(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⒈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⒉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⒊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第4篇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
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修:培养。
7. 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 终:终老,终其天年。
11. 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14.〔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5.〔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6.〔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8.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9.〔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9.〔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 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 谓:是。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重点注释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3、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