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推荐3篇)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推荐3篇)

时间:2023-12-22 09:06:29 古诗文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第1篇

1、研读序文

xxx文。

小组合作互译序文,并勾画出疑难字词句。

提出疑难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答疑,教师点评并补充。

思考:xxx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二是“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四是“xxx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结合全文看,奔xxx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

2、研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小组探究互译、质疑、答疑。

小组讨论归纳第一段内容:归隐之因、归途之乐。

3、研读二、三段。

自由读第二、三段,小组探究互译、质疑、答疑。

小组讨论归纳第二、三段的内容:抵家之乐、居家之乐、田园之乐、出游之乐。

4、研读第四段。

自由读第四段,小组探究互译,针对难点字词句随机提问。

归纳本段内容:乐天安命。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第2篇

1、探究景中情:魏晋时期的农耕生活真的如同xxx笔下所写的那么美好吗?这么写有何深意?

明确:小序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也,可见归隐后的生活并不如文章中写的那么美好。

诗词补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庚戌岁九月中于xxx获早稻》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有会而作》

诗人归隐后躬耕田园,劳作不可谓不辛苦,生活不可闻不艰难。披星xxx,却时常忍饥挨饿,可见生活并不如所写那么美好。

前人评价:xxx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xxx;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xxx先生在《管锥篇》中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经”,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题目“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归去吧!全篇都在在呼唤“归去来兮”可以看出是虚写,是想象之景。

明确:依据文本: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生活困苦、人生短暂。

乐中有悲:生活贫苦之悲,人生短暂之悲,济世不得之悲,理想破灭之悲。

补充材料:“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xxx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

xxx直到29岁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还要苟合取容,身心交病。隐居乡村、贫贱终身,是为了维护自身尊严、保持人格独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挣扎,更是一种悲号!这是理想破灭、济世不得之悲。

3、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xxx天命复奚疑”中的“乐天安命”是积极的,也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一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积极:忠于自己内心;真诚直率;对理想的执着的追求;是经历过风雨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消极:国家兴亡,xxx有责;对现实的逃避;谋事在人;胆小懦弱8222;

补充:寻找依据。“xxx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刑天舞干戚,xxx固常在。”“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

《易传》:xxx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庄子》: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第3篇

xxx(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xxxxxx。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xxx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xxx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