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赏析 第1篇
【原文】
离思(其四)——[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曾经:曾经经历过。曾,副词,曾经。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常称渤海为沧海,这里当指浩瀚的大海。
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除却:除了。
巫山:此指长*巫峡沿岸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朝云峰分外秀美,传说为神女所化。
不是云:xxx《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xxx,茂如松树,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意思是说我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取次”,依次。这里有任意,随便之意,可理解为随便任意走走(引申)。“花丛”,是用花比女人。
缘:因为。
君:你,指诗人的亡妻xxx。
【翻译】
曾经有过游赏沧海经历的人,其它的*河之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只有巫山的云雾才是最美的,其它的云雾就逊**多了,不值得观看。信步漫游在花丛中却懒得观赏,这一半是因为出家人的修身养**心理,一半是因为思念你啊!
【赏析】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文学家,河南河内(今洛陽市附近)人。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作关监察御史,与宦官及官僚斗争,遭到贬谪。继而起任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为同州刺史,改授浙东观察使,又官鄂州刺史、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的创作,以诗作成就最大。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xxx手法富于情趣。
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元稹与他的妻子xxx如宾,感情甚笃(见元稹《遣悲怀诗三首》)。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元稹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篇,最著名的就是《离思》五首①,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寄托了心中不尽的哀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在用水比人。这句诗脱胎于《xxx·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的人,对那些小小的溪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在这里,诗人是在用大海与河水、溪流相比。不过,这只是字面的意思,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蕴含一着的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对已故妻子至真至纯的情怀。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是在用云比人。意思是说,除了巫山上的*云,其他所谓的云都不能算作*云,都不足以一观。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xxx《高唐赋》“巫山云雨”②之典故,借以表达对已故妻子的真挚情感。诗人表明,除此女,纵有国**天香、绝世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也不能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故去的妻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一热,催人泪下。
“取次花丛懒回顾”,是在用花比人。意思是说,即使走到争芳xxx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直白一点就是说,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懒得回头观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再看诗的最后一句。
“半缘修道半缘君”,此为点睛之笔。“缘”,是“因为”的意思;“修道”,是指出家人修真养**;“君”,指的是亡妻。贯穿起来,就是“一半是因为修身养**,一半是因为无法忘记你(已故的恩爱妻子)”。诗人的这个作答,既直截了当,又饱含一着浓浓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意,同时也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离思》赏析 第2篇
前溪舞:六朝时吴地舞曲。
子夜歌:晋乐曲名。相传是晋女子子夜所作。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峡云:三峡山高云低,传巫山神女在焉,此借指巫山神女。
朔雁传书:指苏武以雁传书之事。
湘篁(huáng)染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篁:泛指竹子。
颜色:容颜,面色。
托微波:言无路可通,故借诗以通情愫。
《离思》赏析 第3篇
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煎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写得情调悲怆。
首联即写情人离去后主人公的心酵气绝。《前溪舞》和《子夜曲》皆为悲伤的作品,是被遗弃者的哀怨之作。这里引入诗中,即是离思之苦,心里有担心被遗弃之痛。颔联仍化用典故,写难以寻觅爱人踪影、东西分离相隔如沟水东西分流而无可奈河的痛苦心理。此联运用典故和即实写景巧妙融合,不露痕迹,从字句看就是写实景,是看不出用典的,这是xxx诗用典得心应手的表现。颈联写书信断绝。和主人公的以泪度日,化用湘妃竹的典故渲染伤心痛苦至极。结联仍作希冀之词,一片深情希望通过江水给恋人捎去自己的问候。
此诗,“为芳草以怨xxx,借美人以喻君子”,是xxx借失恋女子寄意而为,前六句极写自己的凄苦,第七句一转,第八句仍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