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第1篇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xxx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xxx。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xxx(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xxx”。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伟大的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xxx和父亲xxx,弟弟xxx合称为xxx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xxx并称欧苏,为xxx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xxx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xxx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xxx坚、米芾、xxx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xxx神似。著有《xxx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xxx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第2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xxx?
我欲乘风归去,又xxxxxx,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xxx在人间!
转xxx,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xxx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xxx: 熙宁九年(1076)。xxx字子由。
③xxx《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xxx。”
⑤司xxx《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美好。
翻译:
xxx年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美玉砌成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xxx*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变迁,月有*晴圆缺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月光。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xxx为“谪仙”, xxx坚则称xxx与xxx为“两谪仙”,xxx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xxx虚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xxx兄弟情谊甚笃。他与xxx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xxx原任杭州通判,因xxx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xxx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xxx热爱生活、情怀旷达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xxx,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xxx《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卷三九)。xxx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曲儿”,唱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第3篇
xxx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xxx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xxx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xxx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xxx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xxx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xxx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xxx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xxx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xxx中有充分的体现。xxx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xxx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xxx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xxx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xxx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xxx的鼎盛时期,xxx与xxx安石、xxx坚、xxx等人的创作将xxx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xxx、黄、xxx家也许比xxx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xxx无疑是北xxx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xxx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xxx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xxx虽然在创造xxx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xxx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xxx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第4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xxx。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xxxxxx。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xxx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降,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第5篇
诗人xxx:(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xxx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xxx。与父xxx弟xxx,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xxx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xxx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xxx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诗人xxx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诗人xxx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诗人xxx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文学成就
xxx的文学观点和xxx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推官书》)的艺术境界。xxx散文著述宏富,与xxx、xxx和xxx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xxx与xxx并称“欧苏”,是“xxx大家”之一。
xxx是继xxx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xxx坚、秦观、晁补之和xxx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xxx、xxx廌六人并称苏门六君子。
其《题柳子厚诗》云:“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其《答乔舍人启》亦云:““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主xxx诗要有为,以“体用”为文之根本。在《答xxx庠书》中又说:“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
其诗《送xxx公恕赴xxx说自已的诗文是“杂以嘲讽究诗骚”。《宋史》也说他作诗是“以诗托讽,庶几有补于国”,这都说明他是在有意继承风、骚的讽喻传统。
他在《答毛滂书》中也说:“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先后进相汲引,因其言以信于世,则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决非xxx所能抑扬。”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第6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xxx。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xxx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