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48篇)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48篇)

时间:2024-01-01 13:12:34 古诗文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篇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xxx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xxx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xxx。

古诗简介

《古意》由xxx创作。这首诗的题目叫“古意”,表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xxx,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翻译/译文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xxx。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xxx笼罩xxx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xxxxxx。

注释

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事长征:从军远征。

xxx: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xxx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

“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的高度。

“**”句:**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

“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zhé):纷张。

xxx: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

小妇:少妇。

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用五律将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兼具,栩栩如生,浮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xxx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xxx之地的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作铺垫。这两句统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向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太重,因此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以致敌人不敢向前。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抓住胡须这一细部特征来描绘主人公的仪表。“须如蝟毛磔”五字,说明须又短、又多、又硬。表现出他xxx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髯怒张的神态,简洁、鲜明而有力地刻画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xxx陇底白云飞”,这是诗的主人公身处的情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将主人公更衬托xxx战豪放。“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方面表现好男儿志在报国,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回故乡。另一方面,也说明远征边塞的男儿其实也有思乡的柔情。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因此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坚定果断的劲道。

接下去,出乎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可以联想其风韵。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辽东的少妇用边塞乐器吹出边塞之乐,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以致“使我三军泪xxx”了。这里诗人原本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但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泪xxx下。在这样人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之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麑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逸含蓄。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xxx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接着,忽现辽东小妇,“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xxx”、“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xxx”将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全诗血脉豁然贯通。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2篇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xxx。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翻译

月亮不会因为缺损而改变它的辉光,宝剑不会因为折断而改变它刚硬的本质。

月亮缺了它的辉光很容易会盈满,宝剑折断经过重铸会再次复原。

世俗的**可以压倒山岳,却难以折服志士的心志。

男儿自有持定的操守,可以被杀却不可以苟且安生。

注释

古意:与“报古”、“怀古”之意相近。

势利:权势**。

守:节操。

苟:随便,得过且过。

赏析

xxx等人能坚持操守,能威武不能屈,诗人认为是由于他们有崇高的品质:“月缺不改光,剑折不xxx。”他们的品德如皎皎月光,明月有时或缺,虽缺仍清辉皎皎;他们的气质如百炼而成的宝剑,虽遭挫折而刚性依旧。诗人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月缺会再圆,“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青天”;剑折可再铸,仍可“xxx日月,紫气排牛斗”。****亦是如此,奸佞可暂时蒙蔽圣听,但终究会有败露之日,只要保持节操,坚持**,正义一定能战胜**。诗人以此来鼓励友人,也以此勉励自己。他一生关心国事,关怀民生疾苦,积极**新派的革新主张,反对因循保守和官场**。虽然屡试不第,久困下僚,无法施展怀抱,但仍矢志不移,保持高风亮节。他把满腔穷愁感愤一发于诗,用诗反映重大事件,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抒写时爱憎分明,激情喷涌,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他一生虽坎坷多辛酸,但诗歌创作却获得巨大的成就,充分表现了“剑折不xxx”、“难屈志士肠”的精神。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要坚守志节,首先就得与习惯**、权臣作**。诗人赞赏xxx等人不顾自身安危,敢于弹奏吕夷xxx其*羽,据孙沔奏章,夷简为相,黜忠言,废直道,只知姑息求安,以推卸责任为能事。致使外敌入侵,百姓内困,纪纲大隳,官吏称职的十不得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但因xxx甚为倚重,夷简三次为相,权倾一时。尧臣在此诗中称之为“势利压山岳”,在《猛虎行》中复称他“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锘,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这都形象地描绘出权相气焰薰天不可一世。据史记载,xxx离京赴饶州日,朝臣惧祸而回避,送行者只有李绒、王质二人。xxx盛暑南行无匹马,抵夷陵时已是初冬。仲淹等人**虽然失败了,但忠肝义胆,世人共仰,气节凛然,可杀不可辱。馆阁校勘xxx此作《四贤一不肖诗》,诗出,“都下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甚至还流传到契丹。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3篇

原文: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xxx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译文: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xxx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注释:

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春色、春光。恬:这里指风柔和。衣桁(hé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xxx《〈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xxx: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xxx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xxx、凫渚,宫观相连,xxx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发:绽放。

赏析: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4篇

原文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翻译

①烂熳:同“烂漫”。

②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赏析

这首咏菊诗所吟咏的并不是开放的花朵,而是生长之中的菊花。诗人借此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诗人以面对菊花的拟人口吻说道:“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载满了庭院。”xxx是长安人,曾漂泊过很多地方,诗词中常表现出思乡之念。唐代长安城中,菊花栽种得非常普遍。黄巢诗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非实写,但也是一种间接的反映。后两句“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也是以拟人的口吻,转而对旁边的`兰花说道:“不要笑话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她们将会在秋天的登高欢会中开放,成为隐逸高洁之趣的象征。”可以看出,此诗实际有两重主题,一是思乡,一是羡慕菊花的高洁不俗。

——弈喻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5篇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xxx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xxx燕。

形迫杼煎丝,xxx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翻译

你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

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

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

心中的辛苦给谁说道?只能托燕传情。

自你离家之后,xxx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杼:织布机的梭子。

就算容颜芳华一下子就到了尽头,还有我对你的情意始终不会变。

注释

毡: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

文练:有花纹的熟丝织品。

綖 :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古通“延”,延缓;松懈。

xxx: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

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赏析

这首诗一说xxx作,二说xxx,此诗解说出处指的是xxx的《玉台新咏》。

全诗可分为三层。

前四句为一层,“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_是指想着对方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日月”二句写自己,意思还是承上而来,因为寒在他身,忧在己心,所以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第一层意指惦念不安、久盼不归。

下面六句为第二层,荆州,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

上一层先从对方落笔,由彼而己;这一层先从自己所处地写起,由己而彼。

她说: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虽说如此,“北寒妾已知”,然而“南心”你却“不见”。这里的`“北”、“南”二字,系承接“幽冀”、“xxx”而来,既指地,也代指人;“寒”字意亦双关,地之“寒”,是明写;君去不归,音信渺然,“南心”不见,则情之“寒”(冷)亦令人可感,这是暗含;“南心”,一说“指自己在南方望夫的心”,这是对的,因为本来就是“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不过这里要结合“春早和”的背景来理解。

冬去春来,时不我待,青春易逝,你可知道?暖雨晴风,xxx如丝,春色撩人春心动,你可知道?芳草萋萋人不归,春日偏能惹恨长,你可知道?说不尽的春愁、春怨、失望、孤寂,你全然“不见”,何等伤心,自在言外。

无怪xxx潜称赞:“北寒南心,巧于著词”(《古诗源》)。“巧”在它紧接上文,自然生发,翻出深意;“巧”在它借时借地,遣词造句,词简意丰,妙语传情。不过,心事万千,谁与共论,左思右想,还只有托燕传情,这种怨“君不见”盼君“见”的矛盾,真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回肠百转、痛苦而又执著的心态。

诗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她所要寄之情。“形迫杼煎丝,xxx风催电”。“形”指人之体,“颜”指人之貌;“杼煎丝,喻不休;风催电,喻甚速”(xxx《古诗赏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你离家之后,xxx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xxx《长别离》)。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形迫”、“xxx”,用字灵活,形象鲜明,语意生动,既将上文“辛苦”二字补足,又自然地逗出容华虽尽,初衷不变的情意。细针密线,层折而下,最后再一次向对方表明“南心”,方才收束全文。反复致意,用心良苦,但不知此心暖得“北寒”无。余意萦怀,悠悠难尽。

这是一首代思妇抒情写怀之作,然其突出之处在大量的叙事,妙在所叙之事皆孕满着浓郁的情意,这种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仅是抒情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经验,对于**古代叙事诗的影响则更是深远的。

——古意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优选【3】份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6篇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xxx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xxx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xxx。

古诗简介

《古意》由xxx创作。这首诗的题目叫“古意”,表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xxx,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翻译/译文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xxx。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xxx笼罩xxx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xxxxxx。

注释

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事长征:从军远征。

xxx: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xxx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

“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的高度。

“**”句:**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

“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zhé):纷张。

xxx: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

小妇:少妇。

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用五律将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兼具,栩栩如生,浮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xxx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xxx之地的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作铺垫。这两句统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向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太重,因此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以致敌人不敢向前。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抓住胡须这一细部特征来描绘主人公的仪表。“须如�o毛磔”五字,说明须又短、又多、又硬。表现出他xxx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髯怒张的神态,简洁、鲜明而有力地刻画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xxx陇底白云飞”,这是诗的`主人公身处的情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将主人公更衬托xxx战豪放。“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方面表现好男儿志在报国,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回故乡。另一方面,也说明远征边塞的男儿其实也有思乡的柔情。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因此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坚定果断的劲道。

接下去,出乎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可以联想其风韵。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辽东的少妇用边塞乐器吹出边塞之乐,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以致“使我三军泪xxx”了。这里诗人原本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但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泪xxx下。在这样人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之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逸含蓄。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o毛磔”一句顿住,“xxx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接着,忽现辽东小妇,“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xxx”、“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xxx”将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全诗血脉豁然贯通。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7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xxx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xxx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xxx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xxx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xxx,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xxx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翻译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知道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xxx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注释

弈:下棋。

所:处所,住的.地方。

数:屡次。

嗤其失算:讥笑他谋划不当。

嗤:讥笑。

辄欲易置之:就想替换他去下棋,意思是替人下。易,变易取代。

逮:及,赶上。

顷之:过一会儿。

对局:下棋。局,棋盘。下棋一次叫一局。

易之:?轻视它)认为它很容易。甫:刚刚。先手:下棋时主动形势。益苦:更加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竟局数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赧甚:很惭愧。赧,羞愧脸红。

学者:求学的人。

訾:**。

居:相处。

固:本来。

易地:彼此交换地位。

平心而度:心平气和的、冷静的推测,估计。

果:真。

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

优劣:?棋艺)高低。定:定准,公认的准则。一着:走一步棋。护前:回护以前的错误,泛指护短。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无xxx: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得:意思是道理正确。无有已时:没完没了。曾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曾,乃,竟。不若,不如。已,同“矣”。

赏析

该文选自《潜研堂集》。弈喻,即用下棋打比方,借下棋的事情讲道理。

以弈为喻,并不少见,如“世事如棋”、“常恨人生不如棋”等等,xxx也曾以弈为喻,指出“不专心致志不得也。”但是钱大昕的《弈喻》一文更能引起读者深入的思索。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8篇

原文: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xxx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xxx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1~1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xxx绕画梁,xxx被xxx。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xxx临玉道,xxx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xxx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xxx,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xxx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xxx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xxx,青虬xxx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xxx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译文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xxx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xxx的画阁高大入天,xxx建的铜柱高耸触云。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问她们可曾*,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xxx的绕着花木梁xxx,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xxx料。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想休息。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有人在xxx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和**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娼客每晚都和漂亮xxx的**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娼客脚下的路连着*,***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饮酒。**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身边而不相让。**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xxx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只有xxx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注释

古意:“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表示这是拟古之作。

狭斜:指小巷。

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成的华美小车。

玉辇:本指**所乘的车,这里泛指一般豪门贵族的车。

主第:公主府第。第,房屋。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房屋称“第”。

络绎:往来不绝,前后相接。

侯家:封建王侯之家。

龙衔宝盖:车上张着华美的伞状车盖,支柱上端雕作龙形,如衔车盖于口。宝盖,即华盖。古时车上张有圆形伞盖,用以遮阳避雨。

xxx苏:车盖上的立凤嘴端挂着流苏。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

游丝:春天虫类所吐的飘扬于空中的丝。

千门:指宫门。

复道:又称阁道,宫苑中用木材架设在空中的通道。

交窗:有花格图案的木窗。

合欢:xxx花,又称夜合花。这里指复道、交窗上的合欢花形图案。

阙:宫门前的望楼。

甍:屋脊。

垂凤翼:双阙上饰有金凤,作垂翅状。

xxx:指东汉外戚梁冀家。梁冀为汉顺帝xxx兄,以豪奢著名,曾在洛阳大兴土木,建造第宅。

金茎:铜柱。xxxxxx建章宫内立铜柱,高二十丈,上置铜盘,名仙人掌,以承露水。

“楼前”两句:写士女如云,难以辨识。讵:同“岂”。

向紫烟:指飞入天空。紫烟,指云气。

比目:鱼名。古人用比目鱼、鸳鸯鸟比喻男女相伴相爱。

生憎:最恨。

帐额:帐子前的横幅。

孤鸾:象征独居。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好取:愿将。

双燕:象征**幸福的爱情。

翠被:翡翠颜色的被子,或指以翡翠鸟羽毛为饰的被子。

xxx:这里指一种名贵的香料,传说产自大秦国(**古代对****的称呼)。这里是指罗帐和被子都用xxx熏过。

行云:形容发型蓬松美丽。

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类似蝉翼的式样。

初月上鸦黄:额上用黄色涂成弯弯的月牙形,是当时女性面部化妆的一种样式。鸦黄,嫩黄色。

妖童:泛指浮华轻薄子弟。

铁连钱:指马的毛色青而斑驳,有连环的钱状花纹。

娼妇:这里指上文所说的“鸦黄粉白”的豪贵之家的歌儿**。

盘龙:钗名。此指金屈膝上的雕纹。

屈膝:铰链。用于屏风、窗、门、橱柜等物,这里是指车门上的铰链。

“御史”两句:写**骄纵恣肆,御史、廷尉都无权约束他们。御史:官名,司**。乌夜啼:与下句“雀欲栖”均暗示执法官门庭冷落。廷尉:官名,掌刑法。

xxx:宫城。

玉道:指修筑得讲究漂亮的道路。

翠幰:妇女车上镶有翡翠的帷幕。

金堤:坚固的河堤。

挟弹飞鹰:指打猎的场面。

xxx:在长安东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

探丸借客:指行侠杀吏,助人报仇等蔑视法律的行为。借客,指助人。

渭桥:在长安西北,xxx时所建,横跨渭水,故名。

芙蓉剑:古剑名,春秋时越国所铸。这里泛指宝剑。

娼家:**。

桃李蹊:指娼家的住处。此借用,一则桃李可喻美色,二则暗示这里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地方。蹊,小径。

啭:宛转歌唱。

氛氲:香气浓郁。

北堂:指娼家。

人xxx:形容**的美貌。

南陌:指门外。

骑似云:形容骑马的来客云集。

北里:即唐代长安平康里,是**聚居之处,因在城北,故称北里。

五剧:交错的路。三条,通达的道路。控,引,连接。三市,许多市场。“五剧”、三条”、“三市”都是用前人成语,其中数字均非实指。

佳气红尘:指车马杂沓的热闹景象。

xxx:即执xxx,汉代xxx官衔。唐代设左、右xxx卫,有xxx大将军。此泛指禁军军官。

屠苏:美酒名。鹦鹉杯,即海螺盏,用南洋出产的一种状如鹦鹉的海螺加工制成的酒杯。

xxx:丝绸短衣。

燕赵歌舞:战国xxx、xxx以“多佳人”著称,歌舞最盛。此借指美妙的歌舞。

转日回天:极言权势之大,可以左右**的意志。“天”喻**。

灌夫:字仲孺,xxx时期的一位将军,勇猛任侠,好使酒骂座,交结xxx侯窦婴,xxx武安侯田蚡不和,终被田蚡陷害,诛族见《史记·xxx武安侯列传》。

萧相:指xxx之,字长倩,汉宣帝朝为御史大夫、**太傅。汉元帝即位,辅政,官至前将军,他曾自谓“备位将相”。后被排挤,饮鸩自尽。

青虬、xxx:均指好马。虬:本指无角龙,这里借指良马。xxx:骏马名。

坐春风:在春风中骑马飞驰,极其得意。

凌:超过。

五公:xxx、xxx、xxx之、xxx、xxx。皆汉代著名**。

节物风光:指节令、时序。

xxx碧海:xxxxxx。喻指世事变化很大。

金阶白玉堂:形容豪华宅第。

扬子:xxx雄,字子云,在长安时仕宦不得意,曾闭门著《太玄》、《法言》。

一床书:指以诗书自娱的隐居生活。言避世隐居之意。

裾:衣襟。

赏析:

这首诗托“古意”,实抒今情。它的题材、用语与xxx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的词采虽然富丽华赡,但终不伤于浮艳。诗的写法近似汉赋,对描写对象极力铺xxx,并且略带“劝百讽一”之意。《唐诗镜》中说:“端丽不乏风华,当在xxxxxx帝京篇》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xxx:“通篇格局雄远,句法奇古,一结更绕神韵。盖当武后朝,骄奢,风化败坏极矣。照邻是诗一篇刺体,曲折尽情,转诵间令人起惩时痛世之想。” 《批点唐音》中说:“此片铺叙长安**繁华,宫室之美,人物之盛,极于将相而止,然而盛衰相代,唯子云安贫乐道,乃久垂令名耳。但词语浮艳,骨力较轻,所以为初唐之音也。”闻一多先生将《长安古意》称为“宫体诗的自赎”。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9篇

xxx少妇xxx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xxx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翻译】

xxx少妇,深居xxx涂抹的闺房;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鉴赏】

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xxx《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xxx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此诗对后来xxx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xxx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xxx少妇xxx堂,海燕双栖玳瑁梁。”xxx少妇,名莫愁,xxxxxx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xxx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xxx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xxx来安栖了。“双栖”两字,暗用xxx。看到梁xxx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

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xxx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主人公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xxx,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xxx,叫xxx少妇无法入眠。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xxx人写望月xxx的`意境**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xxx少妇xxx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海燕双栖”),有正面的衬托(“木叶”、“秋夜长”),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诗薮·内编》卷五)之感。

古意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9)

——古意呈补阙xxx古意独不见原文及赏析汇总一篇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0篇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xxx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翻译

新婚夫妇,xxx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xxx,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xxx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xxx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注释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引:避开,退却。

托:寄托,依靠。

竞:争逐,比赛。

上宿:指睡觉。

鉴赏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xxx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xxx,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xxx,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xxx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xxx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xxx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xxx表明态度:xxx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古意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3)

——古意原文翻译及赏析优选【五】份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1篇

男儿事长征,少小xxx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xxx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xxx。

注释:

①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xxx征:从军远征。

③xxx: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xxx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④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

⑤“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的高度。

⑥“**”句:**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

⑦“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zhé):纷张。

⑧xxx: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

⑨小妇:少妇。

⑩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

翻译: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xxx纵横驰骋。

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

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xxx。

赏析: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xxx。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xxx笼罩xxx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xxxxxx。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xxx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xxx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xxx。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xxx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xxx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xxx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xxx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xxx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xxx”、“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xxx”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xxx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xxx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xxx“、”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xxx“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xxx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2篇

男儿事长征,少小xxx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xxx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xxx。

翻译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xxx纵横驰骋。

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

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xxx。

注释

事长征:从军远征。

xxx: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xxx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较量胜负。

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由来”

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的高度。

“**”句:**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须如”

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

磔:纷张。

xxx: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

陇:泛指山地。

小妇:少妇。

解歌舞:擅长歌舞。

解:懂得、通晓。

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

羌:古代西北地区****。

鉴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xxx。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xxx笼罩xxx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xxxxxx。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xxx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xxx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xxx。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xxx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o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o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xxx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xxx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xxx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xxx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xxx”、“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xxx”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xxx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o毛磔“一句顿住,”xxx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xxx“、”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xxx“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xxx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3篇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xxx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翻译

新婚夫妇,xxx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xxx,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xxx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xxx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注释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引:避开,退却。

托:寄托,依靠。

竞:争逐,比赛。

上宿:指睡觉。

鉴赏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xxx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xxx,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xxx,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xxx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xxx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xxx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xxx表明态度:xxx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古意原文翻译及赏析优选【五】份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4篇

古意呈补阙xxx古意独不见原文及赏析

原文:

xxx少妇xxx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xxx南秋夜长。

谁知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

xxx涂饰在xxx少妇的楼堂,海燕栖息在用玳瑁装饰的屋梁。

在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思念着在辽阳征戍十年的丈夫。

丈夫在渺茫的白浪河音讯不通,京城中的我总觉日夜过得漫长。

谁能够看见她的孤独她的悲愁,只把那明月清辉洒落在纱帐上。

注释

⑴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⑵xxx少妇:泛指少妇。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

⑷寒砧: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⑸辽阳:辽河以北,xxx东地区。

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

⑺xxx:此指长安。相传xxx女儿弄玉,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xxx。后以凤城称京城。xxx长xxx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⑻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⑼教:使。

赏析:

古意:托xxx今的拟古之作。诗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又作《独不见》,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说:“伤思而不得见也。”内容多写离别及闺情怨思。

这首七言律诗《古意》,为xxx的**作之一,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xxx、高古之佳篇。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主题传绝,但xxx这首诗却写得情致婉转,色彩富丽,音韵**,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首联“xxx少妇xxx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叙述简练,xxx自然。xxx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起句借用《河中之水歌》的意境,言简意赅、精妙入微地介绍了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的家庭环境华丽温馨,她的生活却冷落凄清。“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反衬,兴起了全篇无限绵绵的愁思。她寂然独居空闺,哪里比得上相亲相爱双栖于xxxxxx子呢?

颔联“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战忆辽阳”绘景抒情,情景相生。深秋九月正是赶制征衣的季节,这此起彼伏之捣衣的秋声,声声撩人心绪。那阵阵飘落的树叶,更使人触目伤怀,平添萧瑟之感。诗没有直说砧声“催人泪下”,却说“催木叶”,于无理处见妙,于曲折中见奇。树木无心而为之“催”,人何以堪?意在言外,含蓄婉转,砧声本也无所谓寒暖的,加以“寒”字,就增强了诗句的感*彩,鲜明地表现了思妇的心境。她由赶制征衣的杵声联想到征人——自己的丈夫,“十年征戍忆辽阳”,自然地揭示出全诗的旨意。

颈联“白狼河北音书断,xxx南秋夜长”,分承上句,进一步阐发题旨。正如xxx在《围炉诗话》中所说的:“‘白狼河北音书断’,足上文征戍之意,‘xxx南秋夜长’足上文‘忆辽阳’之意”。十年征戍,时间够长了,再加之音讯断绝,生死难以预料。俗话说:“能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只要有封书信来,知道丈夫尚活着,她就还有盼头。可是“音书断”,从深沉的叹息中所表露的就不止是一般的xxx盼归的.愁思了。她为丈夫的安危焦虑,甚至夹杂有不祥的猜想。音信断绝,又置于这漫漫秋夜、阵阵砧声之中,正可谓“忆辽阳”愁断肠了。

尾联“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xxx分析说是“完上文寄衣之意”。这似乎有点“怨天尤人”的意味。她苦苦地思念着丈夫,非但见不到丈夫的面,而且连个信也没有。“谁为”二字用得十分贴切,表明思妇好象有点“嗔怪”自己“多情”的意味。她企图自宽,却愈益加深思念之切。在这漫漫长夜,老天又偏让那团栾明月来照这预制征衣的“流黄”。征人无消息,征衣何处寄?诗句怨而不怒,意境清幽柔和。因而前人评说:“‘xxx少妇’首尾xxx。”

这首《古意》虽是一首完整的七律,但受乐府影响很深。《读雪山房xxx例》说:“七言律诗出于乐府,故以xxx《龙池》《古意》冠篇。”xxx更是认为:“‘xxx少妇xxx堂,海燕双栖玳瑁梁’,‘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同乐府语也。”又称赞说“起句千古骊珠”,但也批评说“结语几成蛇足”。为什么说它近乐府呢?大概是有宽对、流水对,正如《围炉诗话》所指出的:“八句钩鏁连环,不用起承转合一定之法者也。”

创作背景

此诗在xxxxxx的《乐府诗集》卷七五中题为“独不见”,而最早收录此诗的敦煌残卷《珠英学士集》题作“古意”,在北宋初期编成的《文苑英华》卷二〇五中也题作“古意”,在五代韦縠所编的《才调集》卷三中,题为“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在《全唐诗》卷九六中题为“古意呈补阙xxx”。据题意可知此诗是写给时任补阙的xxx的。

清人毛奇龄《西河诗话》云:“xxx 《古意》,《文苑英华》与本集题下皆有‘赠补阙xxx’六字,因xxx则**,适xxx作补阙,其妾为武承嗣夺去,补阙剧思之,故作此,以慰其决绝之意。言xxx夫戍妇,无如何也。故结云‘谁谓’,言不料其至此也。后补阙竞以此事致死,此行文一大关系者。自选本删题下六字,遂昧此意久矣。”xxx则认为此说没有充足的理由。xxx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传,在武后时任xxx。垂拱二年(686)xxx卫将军xxx出师xxx罗、仆固,xxx受敕摄侍御史护xxx,这在xxx的《燕然**画像铭》中有明确记载。xxx此诗当即作于此时,故称xxx“补阙”。待到此役毕后,xxx回朝并迁左司郎中,其妾被夺事发生于载初**(690),也即天授**(是年九月改元天授),这在《本事诗》中有明确记载,《本事诗》中称xxx为“左司郎中”,也很准确。xxx被杀一事,《唐历》和《新唐书·则**后纪》都系于天授**。因此,当xxx作此诗时,xxx妾被夺之事尚未发生。xxx推测xxx作此诗赠予xxx的原因有两个,一是xxx作诗爱写有关怨妇或男女相思的题材,二是xxx曾有随军xxx的经历,xxx既写征人、思妇之事,便将它题赠给即将出征的xxx,或者xxx就是为送xxx而作。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5篇

原文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xxx。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xxx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翻译

常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宴饮意足心欢。兄弟今日团聚,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协奏。兄弟今日相会,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

(1)常棣:亦作棠棣、xxx,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xxx,可食。

(2)鄂:盛貌。不:语助词。韡(wěi)韡:鲜明貌。

(3)威:通“畏”。

(4)xxx: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5)原隰(xí):原野。裒(póu):聚。

(6)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7)每:虽。

(8)永:长。

(9)阋(xì):争吵。

(10)御:抵抗。务:通“侮”。

(11)烝:终久。戎:帮助。

(12)友生:友人。

(13)傧:陈列。笾(biān)、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14)之:犹是。饫:满足。

(15)具:同“俱”,聚集。

(16)孺:相亲。

(17)好合:相亲相爱。

(18)翕(xì):聚合。

(19)湛:深厚。

(20)宜:和顺。

(21)帑(nú):通“孥”,儿女。

(22)究:深思。图:考虑。

(23)亶(dǎn):信、确实xxx:如此。

赏析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xxx家训·兄弟》)。因而,xxx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论及《常棣》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管锥编》)。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常棣》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毛先xxx:“《常棣》,俗笔必先从和乐叙至急难,便乏味”(《诗辩坻》)。此篇则与之相反,事例的排列由“死丧”、“急难”到“外御”,从而由急而缓、由重而轻、由内而外,构成一个颇有层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审美效果。其次,采用对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现加以对照,更见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又更深一层:即使兄弟墙内口角,遇到外侮,也会不假思索一致对外。“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过渡,情绪和行为的转变即在倾刻,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因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成语。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6篇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

xxx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xxx燕。

形迫杼煎丝,xxx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翻译

你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

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

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

心中的辛苦给谁说道?只能托燕传情。

自你离家之后,xxx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杼:织布机的梭子。

就算容颜芳华一下子就到了尽头,还有我对你的情意始终不会变。

注释

毡: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

文练:有花纹的熟丝织品。

� :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古通“延”,延缓;松懈。

xxx: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

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赏析

这首诗一说xxx作,二说xxx,此诗解说出处指的是xxx的《玉台新咏》。

全诗可分为三层。

前四句为一层,“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_是指想着对方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日月”二句写自己,意思还是承上而来,因为寒在他身,忧在己心,所以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第一层意指惦念不安、久盼不归。

下面六句为第二层,荆州,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

上一层先从对方落笔,由彼而己;这一层先从自己所处地写起,由己而彼。

她说: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虽说如此,“北寒妾已知”,然而“南心”你却“不见”。这里的“北”、“南”二字,系承接“幽冀”、“xxx”而来,既指地,也代指人;“寒”字意亦双关,地之“寒”,是明写;君去不归,音信渺然,“南心”不见,则情之“寒”(冷)亦令人可感,这是暗含;“南心”,一说“指自己在南方望夫的心”,这是对的,因为本来就是“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不过这里要结合“春早和”的背景来理解。

冬去春来,时不我待,青春易逝,你可知道?暖雨晴风,xxx如丝,春色撩人春心动,你可知道?芳草萋萋人不归,春日偏能惹恨长,你可知道?说不尽的春愁、春怨、失望、孤寂,你全然“不见”,何等伤心,自在言外。

无怪xxx潜称赞:“北寒南心,巧于著词”(《古诗源》)。“巧”在它紧接上文,自然生发,翻出深意;“巧”在它借时借地,遣词造句,词简意丰,妙语传情。不过,心事万千,谁与共论,左思右想,还只有托燕传情,这种怨“君不见”盼君“见”的矛盾,真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回肠百转、痛苦而又执著的心态。

诗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她所要寄之情。“形迫杼煎丝,xxx风催电”。“形”指人之体,“颜”指人之貌;“杼煎丝,喻不休;风催电,喻甚速”(xxx《古诗赏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你离家之后,xxx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xxx《长别离》)。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形迫”、“xxx”,用字灵活,形象鲜明,语意生动,既将上文“辛苦”二字补足,又自然地逗出容华虽尽,初衷不变的情意。细针密线,层折而下,最后再一次向对方表明“南心”,方才收束全文。反复致意,用心良苦,但不知此心暖得“北寒”无。余意萦怀,悠悠难尽。

这是一首代思妇抒情写怀之作,然其突出之处在大量的叙事,妙在所叙之事皆孕满着浓郁的情意,这种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仅是抒情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经验,对于**古代叙事诗的影响则更是深远的。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7篇

朝代:先秦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xxx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xxx兮。劳心惨兮。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xxx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xxx的愁肠!

注释

①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xxx**者“好色”,xxx《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xxx**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③舒:xxx,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④劳心:忧心。悄:忧愁状。⑤懰(liǔ):妩媚。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⑦照:照耀(大地)。⑧燎:明也。一说姣美。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赏析: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8篇

佚名〔先秦〕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xxx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xxx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译文及注释

译文微光闪烁小星星,三三五五在东方。天还未亮就出行,从早到晚都为公。实为命运不相同!xxx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昴。天还未亮就出行,抛撇香衾与暖裯。实在命运不如人!

注释嘒(huì慧):微光闪烁。三五: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一说举天上星的数。xxx:疾行的样子。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征:行。夙(sù素):早。寔:同“实”。是,此。或谓即“是”。维:是也。参(shēn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昴(mǎo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抱:古“抛”字。衾(qīn钦):被子。裯(chóu绸):被单。犹:若,如,同。

鉴赏

《国风·召南·小星》是西周现实**诗集《诗经》里的一首。为先秦时代的民歌,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役夫之悲。全诗二章,每章五句,每章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后三句主要是言情,但情中也复叙事,所谓情景交融说的就是这个。

第一章之前两句云:“嚖彼小星,三五在东。”xxx恒所谓:“山川原隰之间,仰头见星,东西历历可指,所谓戴星而行也。”

征人奔走,为赶行程,**上道。忽见小星,三五在天,睡眼惺忪,初亦不知其星何名也。言在东者,东字与公、同趁韵,不必定指东方。第二xxx:“嚖彼小星,维参与昴。”征人睡梦才醒,故初见晨星,不知何名。继而察以时日,然后知其为参星与柳星。第一章只言小星,三五在东,不言星名;第二章既说小星,又说乃参乃柳,这就是诗分章次的道理。诗虽写景,而情亦隐见其中。

诗之每章后三句主要言情者,第一xxx:“xxx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夙夜”旧释“早夜”,“日未出,夜未尽,曰早夜”。夙夜或早夜都不是两字平列,而是上字形容下字的偏正结构。征人天不明即行,可见其不暇启处,忙于王事。《北山》诗云:“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可见同为“xxx”,同为“职司”,工作并不相等,遭遇并不相同。第二章后三句云:“xxx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改第一章的“夙夜在公”为“抱衾与裯”。又改“同”为“犹”。改“同”为“犹”者换字xxx。改言“抱衾与裯”者,则由于上章之“夙夜在公”,**上道,弃室家之好,“抛衾与裯”也。“夙夜在公”是“抛衾与裯”之因,“抛衾与裯”是“夙夜在公”之果。文心极细,xxx分明。征人之“不已于行”,较之“息偃在床”者,是“寔命不犹”。写役夫之悲,真是词情并茂。

——山房春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9篇

原文: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

注释

⑴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⑵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自己。

⑷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⑸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⑹“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⑺不忍:一作“不思”。

⑻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xxx:“弄玉_,凤降其城,因号xxx。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赏析: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20篇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xxx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xxx燕。

形迫杼煎丝,xxx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翻译

你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

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

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

心中的'辛苦给谁说道?只能托燕传情。

自你离家之后,xxx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杼:织布机的梭子。

就算容颜芳华一下子就到了尽头,还有我对你的情意始终不会变。

注释

毡: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

文练:有花纹的熟丝织品。

綖 :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古通“延”,延缓;松懈。

xxx: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

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赏析

这首诗一说xxx作,二说xxx,此诗解说出处指的是xxx的《玉台新咏》。

全诗可分为三层。

前四句为一层,“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_是指想着对方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日月”二句写自己,意思还是承上而来,因为寒在他身,忧在己心,所以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第一层意指惦念不安、久盼不归。

下面六句为第二层,荆州,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

上一层先从对方落笔,由彼而己;这一层先从自己所处地写起,由己而彼。

她说: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虽说如此,“北寒妾已知”,然而“南心”你却“不见”。这里的“北”、“南”二字,系承接“幽冀”、“xxx”而来,既指地,也代指人;“寒”字意亦双关,地之“寒”,是明写;君去不归,音信渺然,“南心”不见,则情之“寒”(冷)亦令人可感,这是暗含;“南心”,一说“指自己在南方望夫的心”,这是对的,因为本来就是“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不过这里要结合“春早和”的背景来理解。

冬去春来,时不我待,青春易逝,你可知道?暖雨晴风,xxx如丝,春色撩人春心动,你可知道?芳草萋萋人不归,春日偏能惹恨长,你可知道?说不尽的春愁、春怨、失望、孤寂,你全然“不见”,何等伤心,自在言外。

无怪xxx潜称赞:“北寒南心,巧于著词”(《古诗源》)。“巧”在它紧接上文,自然生发,翻出深意;“巧”在它借时借地,遣词造句,词简意丰,妙语传情。不过,心事万千,谁与共论,左思右想,还只有托燕传情,这种怨“君不见”盼君“见”的矛盾,真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回肠百转、痛苦而又执著的心态。

诗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她所要寄之情。“形迫杼煎丝,xxx风催电”。“形”指人之体,“颜”指人之貌;“杼煎丝,喻不休;风催电,喻甚速”(xxx《古诗赏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你离家之后,xxx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xxx《长别离》)。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形迫”、“xxx”,用字灵活,形象鲜明,语意生动,既将上文“辛苦”二字补足,又自然地逗出容华虽尽,初衷不变的情意。细针密线,层折而下,最后再一次向对方表明“南心”,方才收束全文。反复致意,用心良苦,但不知此心暖得“北寒”无。余意萦怀,悠悠难尽。

这是一首代思妇抒情写怀之作,然其突出之处在大量的叙事,妙在所叙之事皆孕满着浓郁的情意,这种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仅是抒情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经验,对于*古代叙事诗的影响则更是深远的。

古意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阅读

古意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1)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实用七份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21篇

晨风

佚名〔先秦〕

鴥彼晨风,xxx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xxx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xxx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

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xxx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xxx!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xxx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xxx!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xxx,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山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xxx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注释:

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鴥(yù):鸟疾飞的样子。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xxx《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如何:奈何,怎么办。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隰(xí):低洼湿地。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xxx得名。棣:xxx,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suí):山梨。

鉴赏: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xxx……”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xxx风鸟箭样掠过飞入xxx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古意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6)

——月出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22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xxx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xxx,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xxx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xxx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xxx。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注释

氓:《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

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匪来”

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

匪:通“非”。

即:走近,靠近。

谋:商量。古音咪(mī)。

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

丘:古读如“欺”。

愆: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将:愿,请。

无:通“毋”,不要。

乘:登上。

垝垣: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

复关:①复,返。

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②

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泪;

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xxx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载:动词词头,无义。

尔卜尔筮: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咎:不吉利,灾祸。

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于嗟鸠兮:于:通“吁”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

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耽:迷恋,沉溺,贪乐太甚。

说:通“脱”,解脱。

陨: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黄:变黄。

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徂:往;

xxx:嫁到你家。

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渐:浸湿。

帷裳: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爽:差错。

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和“爽”同义。这里指爱情不专一。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罔:无,没有;

极:标准,准则。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室劳:家务劳动。

靡:无。“夙兴”

二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

夙:早。

兴:起来。

言既遂矣:“言”字为语助词,无义。

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经实现。

咥:笑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

静言思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

言:音节助词,无实义。

躬自悼矣:自身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

“及尔”二句: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隰: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泮: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愁思无尽。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

宴:快乐。

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旦旦:诚恳的样子。

反:即“返”字。

不思其反: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

反是不思:违反这些。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xxx。

已:了结,终止。焉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通假字

蚩蚩(氓之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匪(匪来贸丝) 通“非”,不是

于(于嗟鸠兮) 通“吁”,叹词,表感慨

无(将子无怒) 通“毋”,不要

说(xxx说也) 通“脱”,解脱

泮(xxx有泮) 通“畔”,边

古今异义

至于,xxx: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耽,xxx:沉溺;今义:耽误。

以为,xxx: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xxx: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xxx: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宴,xxx:快乐;今义:宴会。

三岁,xxx:多年;今义:指年龄。

词类活用

黄(其黄而陨):变黄(形容词作动词)

二三(二三其德):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夙(夙兴夜寐):早起(名词作状语)

夜(夙兴夜寐):晚睡(名词作状语)

贫(三岁食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

贰(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

明句式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

赏析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xxx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婚约的**。“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xxx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xxx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xxx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xxx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