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会插叙的运用
(1)定义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
(2)作用
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解释说明;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举例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全文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同时更好地突出了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1)理清文章脉络,概述文章的内容(复述文章)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先写百草园,然后三味书屋,两者形成对照。
(2)理解《诗两首》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之美
3、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1)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写作。
(2)详略得当的使用和好处
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文章更具层次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5、体会文章中借事说理的写法
借事说理的好处是能让人更直观地通过事例来明白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所借的事例,还起着与该事例结果对比的作用。
6、体会文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等)形象,作一简要分析
7、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简易的文言文
8、作文
(1)日记作文:讲述自己的烦恼
(2)话题作文:回首成长的烦恼
(3)书信作文:为朋友化解烦恼
9、知识积累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xxx 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3、用xxx浯填空。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xxx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 塞sài上 遽jù 髀bì 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 果:果然。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3)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 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父子相保 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_此何遽不为福乎?_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xxx,其父曰:_此何遽不能为祸乎?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xxx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xxx名下。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具体要求是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常见考法
近几年,全国中考名著导读试题大都取自课标推荐篇目,考查内容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连线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题、概述题等。
误区提醒
例析: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xxx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了“xxx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1)请简述“xxx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2)请为“xxx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
(1)示例:xxx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先后变作花容少女、老妇人、老公公的诱骗,都被xxx一一识破;xxx不顾师父念咒阻拦,终将白骨精打死。
(2)示例:变少女,变老妇,变老翁,xxx变,三变都逃不过你火眼金睛;遭斥责,遭恶咒,遭恨逐,xxx惩,三惩都挡不住你斩妖除魔。金猴奋起xxx棒,xxx澄清万里埃。
分析:此题设有两个小题,一题要求考生简述“xxx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二题为“xxx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解答这两道题,前提是对“xxx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一定要熟悉,至少要看过相关内容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还要对白骨精三次变化的欺骗行为有本质的认识,对xxx斩妖除魔的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就简述不了经过,也写不了颁奖词。颁奖词的语言表述要得体流畅,注意运用恰切的修辞手法,富含一定的文采。
例析:名著阅读。
(1)凭借你阅读《格列佛游记》的体验,从下列地名中选出格列佛没游历过的一项( )
A.小人国
B.车xxx
C.大人国
D.慧骃国
(2)吴承恩《西游记》中的xxx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
①发现“水帘洞”
②获取“金箍棒”
③炼就“火眼金睛”
故事情节:
(3)有位著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xxx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示例:
①有一天,群猴在水边洗澡,溯流而上发现一股瀑布。石猴率先跃入瀑布中,发现瀑布后有个天然的大石洞,他就率领群猴入住其中……
②石猴想要一件合适的兵器,就去找东海龙王。试用了几件兵器都不满意,最后他看中了龙宫的定海神珍铁,便取来做他的兵器…… ③美猴王大闹天宫被抓,太上老君将他关到八卦炉中。他在炉中被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想到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
(3)示例一:此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这种写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譬如,小说将xxx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刻画得非常细腻感人。示例二:这本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能激励我们成长。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示例三: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xxx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物形象。譬如:xxx在手术之后,医生诊断他将双目失明,失去劳动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反而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骑兵师的中篇小说……
分析:此题共三个小题,分别从三个方面对考生名著阅读状态进行考查。
第(1)题的失分原因,考生可能没有仔细阅读《格列佛游记》,对格列佛到底游历过哪些地方印象不深;
第(2)题失分的原因是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试题要求的一个故事;
第(3)题可能由于时代与环境的原因,考生说不深刻。阅读名著,一定要有选择性地予以精读、深读,融入自己的思索,读出智慧,读出情感,读出其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椭tuǒ圆 着zhuó陆 铁锹qiāo
月壤rǎng 海域yù
2.用xxx语填空。
(1)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xxx特朗、科林斯、xxx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xxx舱,脱掉xxx服,换上舱内航天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xxx特朗谈到了xxx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xxx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烟囱cōng 柚yòu子树 沉甸diàn甸
霎shà时间 剔tī透 结实累léi累
点拨:“累”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正确渎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uò) 堕落 牙yín龈 贪(lán) 婪
(chú) 雏形 苦(áo) 熬
3.解释下列词语。
(1)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3)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4) 低回:留恋。
(5)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6)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4.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在行道树身上,体现了无私奉献(或以苦为乐)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
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文体)常识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3、《生命 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_生之欲望_、_生命力_和_生命_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xxx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_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_。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10、《论语》是记录xxx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_学而时习之,xxx说乎_,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有的谈学习态度,xxx贤思齐焉,见xxx而内自省也。_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_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等。
12、老舍,原名xxx,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xxx)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满了浪漫色彩。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到山中寻访一位朋友,原来是古桥、古树等自然界的朋友。然后通过与这些朋友互拆心声,营造了一个xxx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4、《秋天》这首诗,选自诗人、评论家何xxx的《预言》。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由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15、古代诗歌五首分别出自汉乐府、xxx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
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_观_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xxx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_建安风骨_的代表作。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古代诗歌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é石 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次北固山下 次:停泊。
(2) 客路青山外 客路:旅途。
(3) 最爱湖东行不足 不足:不够。
(4) 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出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xxx蝉。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化石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hái骨 猛犸mǎ 葱茏lóng 雕diāo刻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2)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2.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xxx与友期行,期xxx,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xxx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_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xxx。xxx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约定) ⑵太丘舍去( 离开) ⑶去后乃至(才 )
⑷xxx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 ⑸待君久不至( 您 )
⑹相委而去( 丢下 ) ⑺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拉 )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②、“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
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期xxx,过中不至”说明xxx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的人。xxx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xxx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无信 无礼,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信”“礼”的重要性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xxx就应当原谅他,而xxx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肯定: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否定: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备注:xxx砸缸xxx称象王冕四岁画画 xxx七岁做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xxx八岁指瑕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1)子曰:“学而时(按时)习之,xxx说( 通“悦” ,愉快)乎?有朋( 志同道合的人 )自远方来,xxx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 ),xxx君子(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乎?”
(2)曾子曰:“吾( 我 )日( 每天 ) 三( 多次 )省( 反省 )吾身:为( 替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实 )乎? 传(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3)子曰:“吾( 我 )十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五 xxx于学,三十而立( 站立,这里指独立做事 ),四十而不 惑( 迷惑),五十而知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而耳顺(可以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超过、越过 )矩(规矩)。”
(4)子曰:“温故( 温习旧的知识)xxx( 新的认识 ),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 知道怎么学习 )者不如 好( 爱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 )之者。”
(8)子曰:“饭( 吃 )疏食饮水,曲肱( 胳膊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xxx而富且贵,于( 对于 )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兼词,于此 )。择其善者( 好的地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 河岸上 )上曰:逝( 逝去的 )者xxx(代词,指河水)夫,不舍( 停 )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xxx( 大丈夫 )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厚,记得牢固)志,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的情况加以思考),仁(仁德 )在其中矣。”
2.文中的“子”是指谁?请对他做简要介绍。(2分)
答:“子”指 xxx 。简要介绍:名丘,字xxx。春秋时期xxx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xxx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xxx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3.翻译句子:(4分)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我身上也有的)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子曰:‘温故xxx,可以为师矣。’”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赞同。这一则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才能为师。(言之成理即可)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论语》十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论lún语 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2) xxx说乎 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6)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 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谢。
3.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xxx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xxx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xxx而内自省也。
(4) xxx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温故xxx,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拨:重点理解“故”、“为”等词的意思。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点拨,重点理解“土”“弘毅”等词的意思。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xxx,名丘,字xxx,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是记录xxx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复习(三)
人生寓言(节选)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嬉xī戏 风韵yùn 慷慨kǎi 金窖jiào
抢劫jié 泯mǐn灭 禀bǐng告 厄è运 掳lǔ 皎洁jiǎo 险象迭dié生
2.解释下列词语。
(1)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2) 闲适:清闲安适。
(3)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4) 泯灭:丧失。
(5) 厄运:不幸的命运。
(6)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
(7)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8)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不断地发生。
二、重点句子
1.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2.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 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三、文学(文体)常识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世说新语》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挛yì 撒sǎ 柳絮xù 拟n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骤:急、大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凭借
(5)xxx与友期行 期:约定
(6)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xxx在不 (不)通(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_白雪纷纷何所似?_兄子xxx曰:_撒盐空中差可拟。_兄女曰:_未若柳絮因风起。_
(2)元方曰:xxx与家君期xxx。xxx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点拨:重点理解_未若__因__到__xxx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xxxxxx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