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蒲松龄,字留仙,世称“xxx先生”,号xxx居士,清代文学家。《xxx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2、字词注音、字形掌握。
骸骨(hái)潜行(qián)葱茏(lóng)峰峦(luán)弥漫(mí)顷刻(qǐng)喧嚣(xiāo)
喑哑(yīn)静谧(mí)篡夺(cuàn)霎时(shà)连亘(gèn)窗扉(fēi)倏忽(shū)黯然(àn)缥缈(piǎo)
悄然前行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姿态万千风云变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弱肉强食开膛破肚毫不犹豫窸窣作响夜色苍茫遥遥在望昂首挺立
一叶扁舟高垣睥睨黯然飘渺风定天清海市蜃楼碧瓦飞甍历历在目化为乌有
3、课文内容把握。
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瘫痪tān huàn: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 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沉寂chén 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捶打chuí 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qiáo cuì:xxx;瘦损。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āng qiú:恳求,乞求
神色shén sè:神情面色
敏感mǐn 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jué 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烂漫làn 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
淡雅dàn 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深沉shēn 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子曰:“学而时(按时)习之,xxx说( 通“悦” ,愉快)乎?有朋( 志同道合的人 )自远方来,xxx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 ),xxx君子(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乎?”
(2)曾子曰:“吾( 我 )日( 每天 ) 三( 多次 )省( 反省 )吾身:为( 替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实 )乎? 传(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3)子曰:“吾( 我 )十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五 xxx于学,三十而立( 站立,这里指独立做事 ),四十而不 惑( 迷惑),五十而知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而耳顺(可以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超过、越过 )矩(规矩)。”
(4)子曰:“温故( 温习旧的知识)xxx( 新的认识 ),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 知道怎么学习 )者不如 好( 爱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 )之者。”
(8)子曰:“饭( 吃 )疏食饮水,曲肱( 胳膊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xxx而富且贵,于( 对于 )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兼词,于此 )。择其善者( 好的地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 河岸上 )上曰:逝( 逝去的 )者xxx(代词,指河水)夫,不舍( 停 )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xxx( 大丈夫 )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厚,记得牢固)志,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的情况加以思考),仁(仁德 )在其中矣。”
2.文中的“子”是指谁?请对他做简要介绍。(2分)
答:“子”指 xxx 。简要介绍:名丘,字xxx。春秋时期xxx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xxx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xxx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3.翻译句子:(4分)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我身上也有的)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子曰:‘温故xxx,可以为师矣。’”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赞同。这一则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才能为师。(言之成理即可)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4篇
《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xxx,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xún)嶙峋
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
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6篇
xxx与友期行,期xxx,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xxx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_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xxx。xxx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约定) ⑵太丘舍去( 离开) ⑶去后乃至(才 )
⑷xxx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 ⑸待君久不至( 您 )
⑹相委而去( 丢下 ) ⑺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拉 )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②、“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
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期xxx,过中不至”说明xxx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的人。xxx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xxx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无信 无礼,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信”“礼”的重要性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xxx就应当原谅他,而xxx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肯定: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否定: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备注:xxx砸缸xxx称象王冕四岁画画 xxx七岁做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xxx八岁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