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1篇
中国文字可得而征信的,大概要从xxx讲起。
xxx文字之传于今者,尽是伪托。前人辩之已详,这里不必多引。至今我们还不能证明xxx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字。
吾国文字,由图画蜕变而来,可无疑义。故六书应以象形为第一。但图画与字之区别,究在何处?前者是用一种形体,以代表所欲表明之动作。例如为人荷戈,为子抱孙,荷字与抱字在图画中,无此实物。只能从两种形体合成之位置上,寻出一种相当动作之意义。随后图画中之形体,一变而为文字中之名词。中国有许多名词,至今尚未脱图画范围。但名词又不能表动作,乃另造动词以应用。故动词正式成立之日,即文字对图画宣告独立之时。
古器所刻文字简约,且多用方笔,人名每用干支。这两种正为xxx文字之特点。有人谓以干支命名始于夏之孔甲,殊不知xxx远祖王亥(即《天问》“该秉季德”之该)较孔甲为早已用干支为名之例。(近人收集xxx文字的一部大著,要算xxx氏的《殷文存》)从前人——尤以宋人为甚,设法附会图画为字形,每多讲不通之处。现在我们要还它们本来面目,看这些图形究竟有什么意义。
(一)“图腾”之选制
从殷人所遗留的图像看来,可见当时社会尚去獉莽时代不远。虽说脱离了图腾制度,然而到处尚留着这种痕迹。例如古代铜器上所刻的:
(二)宗教之礼仪
时代愈古,对于宗教之信仰愈深。xxx差不多是以鬼治国。些微小事,都要取决于卜。故当时对于祭祀的礼节,非常重视。
今传世铜器上或刻作。
(三)武功之炫耀
人性好斗,古已xxx。xxx当与他国竞争,屡见于卜辞。此风至xxx,如周代武功以宣王之南服淮夷、北克猃狁,为有声有色。故彝器之勒名纪功,亦以此时为多。惜xxx文字之用尚未广,故多作图以表示之。如:
若下图则显然活现出一个手执斧钺、献俘于王的勇士形状了。
(四)田猎之娱乐
xxx尚属游牧时代,人民迁徙无定。随地获弋鸟兽,如:
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2篇
讲到我国邃古的文学,不患材料的不多,只怕材料的不真。我们首先若不建立一个信史开始的时代,随便轻信一切传说,遂不免以讹传讹。大讲其三xxx的文学,或甚至盘古时代的文学,若不是捕风捉影,便是自欺欺人。
上古当断自何代,真不知从何处说起。在此,暂举古人所称引的最早人物的事迹,以作比勘之用。
《尚书》总算是很可靠古籍之一种,据那上面记载的时代,以《xxx典》为最古,即至春秋时,xxx日常教导人所援引的古代之君,亦限于xxx、舜,至《周易·系辞》传说到伏羲。但此传并非xxx所作。宋代xxx的《易童子问》,久已致疑。到战国时人,如庄子之类,又谈到xxx。到了汉代的司马迁作《史记》立《五帝本纪》,亦托始于xxx。但他同时又自认“百家言xxx,xxx不雅驯”。
至于汉代一般造纬书的人,简直谈到五帝以前开辟时事(参看《太平御览》七十八至八十一卷)。至xxx《补史记》,于是加上《三皇本纪》。托始于伏羲。至xxx泌作的《路史》,集xxx之大成,又益以道藏之说,更加上了《初三皇纪》与《中三皇纪》。他又根据《春秋元命苞》十纪之记“天地开辟至春秋获麟之岁,凡二百二十六万七千年”,这比今人动以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夸的人,更张扬万倍。
从以上举的例看来,愈是时代愈后的人,所知道古人的时代愈远,其令人莫名其妙。且最先提出三皇之说的,为xxx。他们说三皇为_、地皇、泰皇,泰皇最贵。这显然是由当时一般方士捏造古事,以迎合好大崇古的xxx心理。xxx、舜本为儒家之理想人物,于是农家如许行之徒,不搬出一位较远的神农来。及至战国之末,一般道家,又请出更神秘的xxx来,以与儒家之xxx、舜对抗。到汉代xxx画像,如伏羲、女娲之类,均为人头蛇身,奇离惝恍,亦“想当然耳”之人物形状而已。
即以后世相传之虞、xxx来说,教人致疑的地方颇不少。xxx、舜,早有战国时人xxx。怀疑《xxx典》,又有东汉时人xxx。现且姑舍去史实不谈,单就文字上看来,已有几点令人不解:
(一)以文学演进的公例推去,不应较为早出的虞、xxx,反为文从字顺,排偶整齐。而较为晚出之《盘庚》《大诰》,反而“佶诎聱牙”。即假定谓《xxx典》为xxx史官所追记,亦在殷人之前。试问当时用何种文字记录。大概虞、xxx之成,至早想亦不能在东周之前。
(二)《禹贡》所载xxx治水之不可信,德人xxx在他所作的《中国古代史》中早已致疑。禹所谓的江、河、淮、济四条大水,以及无数小川,合计有数千海里之长。以当时稀少之人口,粗笨之器械,在几年中,能做成偌大工程。大禹真不是人,而是神了。且经近代地质学家考察,江、河原来都是天然水道,没有丝毫人工疏导的痕迹。就是用现代技术来疏导长江,都是不可能的。何况当时没有铁器呢?
(三)文字演进公例,由简趋繁。如《盘庚》等篇所用之字偏旁都很简单,而《禹贡》上的字,所用的偏旁很繁复。以现今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字为断,尚未寻出从金的字,而《禹贡》上则各类金属字都齐备。古代把铜叫作金,而把今人所称为金子的叫作黄金。殷人确能用铜,因出土之甲骨及器物之雕琢工细,有非石器所能为力的。但殷人尚未能用铁,而《禹贡》上则金、银、铜、铁、锡都早已完备了。
不必多举,只要以上几个证据,已足断定《尚书》有许多篇是后人增附的。
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3篇
哀公问于xxx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xxx无他异,而独通于声。xxx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xxx子》
夔,是我国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音乐家。
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为:作;担任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吾闻夔一足,信乎?( ) ②而独通于声( )
(2)翻译下面句子。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真实,确实。②只是。
(2)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不是只有一只脚啊
(3)不能断章取义。
译文:
鲁 国的`xxx哀公问xxx说:“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xxx回答说:“夔,他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这个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 音律。xxx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对有学识的人的作用给以很高的评价说:'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不是一只脚啊。 '”
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4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③,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错⑤,鑢(lǜ)⑥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④,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在洛阳有一个僧人,他的.房间里有一口磬,白天和晚上就自己响了起来。僧人感到非常奇怪,由于害怕而生病。找来有法术的人用许多方法禁止它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xxx夔与和尚是好朋友,来看望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磬也跟着自鸣。xxx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吃饭,我帮你捉妖。”和尚不相信他,仍希望它有效,准备了丰盛的酒菜。xxx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光。 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 锉了几下,磬果然不再自鸣了。和尚一再追问其道理,xxx夔说:“此磬和前殿斋钟的音调相同,发生了共鸣。”和尚非常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注释】
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做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⑤错:同挫,锉刀。
⑥鑢:挫磨。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3、本文中的和尚和xxx夔分别是个什么人?
4、你从本文悟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
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3.和尚是个疑神疑鬼的人,而xxx夔是个聪明的人。
4.不要疑神疑鬼,只要明白了其中道理就没有什么解释不了的了。